通辽牛肉干:草原风味的舌尖传奇
说起通辽牛肉干,那可真是内蒙古草原赐给咱们的舌尖宝藏!记得我第一次去通辽朋友家做客,刚进门就被那股混着孜然和花椒的肉香勾住了魂儿——他们家正在院子里晾晒牛肉干,红褐色的肉条在阳光下泛着油光,像极了草原落日的颜色。
马背民族的能量密码
这牛肉干啊,可是有八百多年历史了。当年成吉思汗的骑兵横扫欧亚,靠的就是这种便携又管饱的军粮。把新鲜牛肉切成条,用草原特有的香料腌制后风干,既能长期保存,又保留了满满的蛋白质。现代人研究发现,每100克牛肉干含蛋白质45克,简直是健身党和上班族的能量加油站。上次我连着加班那会儿,抽屉里常备通辽牛肉干,饿的时候嚼两根,比吃泡面得劲多了!
说来有趣,虽然通辽在内蒙古,但它的牛肉干制作技艺却和河南驻马店的梁祝传说有着奇妙的缘分。传说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时,常把肉干塞进书箱当干粮。这种便于携带的特性,与游牧民族的需求不谋而合,让牛肉干在不同文化里都找到了生存的土壤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家常版制作全记录
上个月我特意跟通辽的蒙古族大叔学了手艺,现在就把做法掰开揉碎说给大家听。首先要选牛后腿肉,这部位的肉纤维均匀,嚼劲十足。记得挑那种带着薄薄脂肪的,成品会更油润。
第一步处理牛肉就有讲究。要把牛肉顺着纹理切成1.5厘米厚的片,再切成手指粗的长条。千万别逆着纹理切,否则晾干后容易碎成渣。我第一次做时就犯了这个错,切出来的肉干七零八落的。
第二步焯水去腥。把切好的牛肉条冷水下锅,加几片姜、两勺料酒,煮开后马上捞出来。这里要特别注意:煮的时间不能长,水沸即可捞出,否则肉质会变老。
第三步配料是灵魂。每斤牛肉配15克盐、20克白糖,再来点花椒粉、孜然粉、辣椒粉。通辽当地的秘方是要加少许白酒,这样既能杀菌,又能让香料更好地渗透。我试过用二锅头代替当地散装白酒,效果意外的好。
第四步按摩入味。把调料均匀揉搓在牛肉条上,装进保鲜袋冷藏24小时。期间最好翻动两三次,像我都是早晚各按摩一次,让每根肉条都充分吸收调料。
第五步晾晒风干。把腌好的牛肉条挂在通风处,要是遇到雨天就得用风扇辅助。我在阳台晾晒时特意罩了层纱网防苍蝇,三天后摸起来外干内润就差不多了。
最后烤制收尾。把风干好的牛肉条放进150℃的烤箱烘20分钟,这样既能杀菌,又能激发出油脂的焦香。烤的时候满屋飘香,邻居都跑来敲门问我在做什么好吃的!
这些坑你可别踩
1. 湿度大的地区最好用烘干机,自然风干容易发霉。我在梅雨季试过晾晒,结果第三天就长白毛了
2. 牙口不好的朋友可以先把牛肉干蒸软再吃,上次给我奶奶这么做,她特别喜欢
3. 保存时要装进密封罐,放几包干燥剂。我通常分装成小份冷冻,能吃小半年呢
现在每次嚼着自制的牛肉干,都会想起通辽大叔那句话:“我们草原人做的不是零食,是能带着走的力量。”这话真不假,当你撕开深红色的肉丝,感受着它在齿间倔强的韧性,仿佛也尝到了马背上的风,听见了悠扬的马头琴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