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秘建湖九龙口的养生鱼汤面
说起咱们建湖九龙口的美食啊,就不得不提那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面!这面可大有来头——相传清朝末年,九龙口渔民在捕鱼时发现用九种湖鱼熬制的汤底配上面条,既能驱寒又能恢复体力。后来这手艺传到了常州梳篦匠人手里,他们往返于淹城遗址周边做生意时,把制作梳篦的精细劲儿用在了熬汤上,竟让鱼汤面有了安神养胃的功效。特别适合经常熬夜的上班族和体质虚弱的老人。
这碗面到底藏着什么门道?
首先得说说它的四大金刚:昂刺鱼、鲫鱼、黑鱼、白丝鱼,这四种鱼分别负责提鲜、增稠、增韧、添香。去年秋天我在家用常州带回的檀木梳篦当搅拌棍(老师傅说木梳的油脂能中和鱼腥),结果真熬出了带着淡淡木香的奶白汤!
制作过程其实不难,咱们分六步走:
第一步备料:准备昂刺鱼2条、鲫鱼1条、黑鱼段200g、白丝鱼1条,老姜5片,猪油2勺,手工面300g。记得鱼一定要请鱼贩保留完整鱼鳞,这是汤色乳白的关键!
第二步煎鱼:热锅下猪油,烧到冒青烟时把擦干的鱼顺着锅边滑入。这里有个诀窍——我第一次做时急着翻面,结果鱼皮全粘锅了。后来学聪明了,煎到晃动锅子鱼能自动滑动再翻面,这样煎出的鱼既完整又香脆。
第三步熬汤:把煎好的鱼放进纱布袋(防止碎刺混入),加满冷水大火煮沸。千万别用热水!水沸后撒勺黄酒,转中小火保持"虾眼泡"状态慢炖40分钟。这时候满屋都是那种带着水乡湿润感的鲜香。
第四步过滤:用细网筛反复过滤三次直到汤色如豆浆。上次我偷懒只滤了一次,喝汤时总感觉有细刺,所以这一步千万不能省!
第五步煮面:另起锅煮手工面,八成熟就捞进碗里。记得煮面时要像常州老师傅做梳篦那样"三沉三浮",这样面条才劲道。
第六步冲汤:把滚烫的鱼汤直接浇在面上,撒点青蒜末。要说最过瘾的吃法,就是学淹城遗址附近的船工,捧着海碗蹲在门槛上,呼噜呼噜连汤带面吃个底朝天!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这几个坑你可别踩
熬汤时最怕两件事:一是火候过大把汤熬浑了,二是中途加水。记得有回我炖到半小时发现水少了,添了半碗开水,结果汤色立刻变清,鲜味也打了折扣。要是真需要补水,必须加滚开水且不能超过原汤的十分之一。
现在每次做鱼汤面,我都会用常州带的梳篦把熬汤步骤写在木齿上——这倒成了我家厨房特别的风景。当乳白的汤水撞上翠绿的蒜花,你不仅能尝到九龙口的湖鲜,更能品出常州手艺人那股子精益求精的劲儿。这碗面啊,早就超越了食物本身,成了连接水乡文化与古文明的味道桥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