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山奥灶面:一碗穿越百年的江南味道
你们知道吗?在昆山老城区有家百年老店,每天清晨六点就开始排长队,就为吃一碗热腾腾的奥灶面。去年秋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去探店,刚到店门口就被那股混合着鱼香和酒酿的气息撞了满怀,有位满头银发的奶奶边吃边和我说:"这味道啊,跟我小时候爷爷带我来吃时一模一样。"
汤里有故事的百年味道
要说奥灶面的来历,那可太有意思了。清朝咸丰年间,玉峰山下有家小面馆,因为店面狭小又被烟熏得发黑,被食客戏称为"鏖糟面"(当地方言"邋遢"的意思)。没想到这碗"邋遢面"越做越出名,最后干脆取谐音成了"奥灶面"。这面最神奇的是它的汤底,用青鱼鳞、鱼鳃、鱼尾加上老母鸡、筒骨熬制,还要加入昆山特产的黄酒和酒酿。熬好的汤不仅能补气养血,对产后恢复和体虚的人特别有益,所以当地坐月子的妇女都要喝这个汤。
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南通蓝印花布了。你们见过那种蓝白相间的土布吗?每次看到奥灶面馆里系着蓝印花布围裙的师傅,我就想起在南通张謇纪念馆看到的纺织机。张謇先生当年创办的纺织厂,让这种传统工艺得以传承,而奥灶面的传承也是这样一代代手把手教下来的。都是江南水乡最珍贵的文化记忆啊!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在家复刻奥灶面的终极教程
上个月我特意找了位老师傅学艺,在家试验了三次终于摸到门道。首先要准备青鱼5斤、老母鸡1只、猪筒骨2斤,还有八角、桂皮等香料,最重要的是要备好昆山黄酒和酒酿。记得第一次做时我贪方便用了普通料酒,结果味道完全不对,所以材料一定要选对。
具体步骤是这样的:第一步把青鱼清理干净,鱼鳞、鱼鳃都要留着,这可是汤底醇厚的秘诀。第二步把母鸡和筒骨焯水,然后和青鱼一起放入大锅,加水要没过所有食材。第三步倒入半瓶黄酒和三大勺酒酿,这是去腥增香的关键。第四步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一定要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熬足6小时。我第二次做时中途加水,结果汤味变淡了,这个教训大家要记住。第五步在熬了5小时后加入香料包,继续熬1小时。第六步另起锅煮面,要用新鲜的龙须面。第七步把煮好的面放入碗中,浇上滚烫的汤,最后铺上焖肉或爆鱼浇头。
三个让老师傅直摇头的误区
很多人在家做总会犯几个错误。首先是为了省事用现成的鱼汤代替,这样绝对做不出地道的味道。其次是熬汤时经常开盖搅拌,其实只要火候控制得好,不需要经常开盖。最后是面条煮得太软,奥灶面的精髓就是面条要劲道,在滚水里烫个一分钟就要捞起。
记得我第一次端着自制的奥灶面给苏州朋友尝,她喝了一口汤就笑了:"这味道,让我想起外婆家的灶台了。"其实啊,这碗面早已不只是食物,更是每个昆山人记忆里的乡愁。下次你们去昆山,一定要赶早去吃头汤面,那才是一天中最鲜美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