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宁大糕:昌江边的甜蜜记忆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阜宁大糕:昌江边的甜蜜记忆

记得第一次在景德镇昌江边看到那棵百年木棉树时,当地老人正捧着阜宁大糕在树下闲聊。红艳艳的木棉花落在青石板上,与洁白如玉的米糕形成奇妙呼应。这种发源于景德镇浮梁县的传统茶点,其实与当地的矿山文化密不可分——明清时期矿工们下井前都会带块大糕充饥,而如今它已成为昌江两岸居民早茶桌上的主角

千年古镇的甜蜜传承

早在宋代浮梁茶市兴盛时期,阜宁大糕就作为茶点出现在商旅往来中。用当地特产糯米磨粉,加入昌江流域的野蜂蜜,再裹上山区特有的芝麻馅,这种三层的结构据说象征着天地人和谐。老辈人说大糕有补中益气的功效,特别适合体虚者食用。现在景德镇的陶瓷艺人还保留着开工前吃大糕的习俗,说是能保佑烧制顺利。

去年秋天我在浮梁古县衙旧址旁的老作坊里,亲眼见过七十岁的陈师傅制作大糕。他边往石磨里添糯米边说:“矿工当年把大糕叫‘井下粮’,现在年轻人当它是养生零食。”说着顺手往刚出锅的米糕撒了把桂花,那香气混着院子里晾晒陶坯的泥土味,成了我对景德镇最鲜明的记忆

阜宁大糕:昌江边的甜蜜记忆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手把手教你做正宗阜宁大糕

1. 选料要选浮梁本地糯米,提前用昌江水浸泡6小时。我试过用普通自来水,发现蒸出来的糕体总缺了那份柔韧

2. 磨米浆是关键。传统石磨转速要慢,像老陶瓷匠人拉坯那样匀速。现代家庭可以用料理机,但记得间歇式打磨

3. 调浆时按1:0.3的比例加入甘蔗糖浆,这个甜度既能带出米香又不腻口。上次我糖放多了,结果吃起来像糖果

4. 蒸制要用竹蒸笼,垫上新鲜荷叶。水沸后保持中火蒸25分钟,时间短了发粘,久了会干裂

5. 在糕体半凝固时撒入炒香的芝麻馅,这时温度能让芝麻香气渗入米糕

6. 最后要趁热用黄檀木模具压花,传统会压出矿灯或木棉的图案

7. 晾凉时盖上层棉布,让水汽慢慢散去,这个步骤决定口感是否Q弹

8. 切片时刀要蘸凉开水,每片保持0.5厘米厚度最适宜

这些小细节要注意

蒸笼绝对不能漏气,我有次贪便宜买了劣质蒸笼,结果蒸出的大糕像面饼。芝麻馅要先文火炒到微黄,火大会有焦苦味。最有趣的是,老师傅说阴雨天不适合做大糕,因为空气湿度会影响成型,这倒和烧窑要看天气是一个道理。

现在每次看到昌江畔的木棉树,就会想起阜宁大糕在齿间缠绵的清甜。这种融合了矿山坚韧与江水柔情的点心,正如景德镇本身,在千年窑火与现代生活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