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味通化葡萄酒:一场舌尖上的东北之旅
朋友们,今天咱们不聊炒菜不炖汤,来说说咱东北通化的宝贝——通化葡萄酒!这酒啊,可是咱长白山脚下的"红色液体黄金"。早在上世纪30年代,日本人就在通化建了葡萄酒厂,后来咱中国人接手后,用长白山野生山葡萄酿出了独具风味的甜红葡萄酒。记得我第一次喝这酒时,老爷子眯着眼说:"这酒里啊,藏着咱东北黑土地的魂儿。"
通化葡萄酒最适合配着红烧肉解腻,冬天喝能暖身子,酒精度不高,特别适合女性和刚开始喝酒的年轻人。去年过年我姑妈还笑着说:"每天一小杯,脸蛋红扑扑的!"不过糖尿病患者可得注意,甜型葡萄酒含糖量不低。
在家自酿通化风味葡萄酒
说来你们可能不信,我去年还真跟着通化当地的老师傅学了一手。那天在潮州朋友家,看着他的工夫茶具和满屋的木雕,我突然来了灵感——既然潮州人能把茶道做得这么精致,咱为啥不能把酿酒也玩出花样?
第一步选葡萄最关键。我特意跑了三个市场才找到合适的山葡萄,要选紫黑色、果皮厚实的,记得那天我蹲在摊位前一颗颗挑,老板直笑我:"比挑媳妇还仔细呢!"
第二步是去梗破碎。我把葡萄一颗颗摘下来,放在洗净的搪瓷盆里,用手轻轻捏破。这里有个小窍门:手上要戴医用橡胶手套,既卫生又能防止指甲划破葡萄籽。记得当时紫色的汁液溅到围裙上,到现在还留着淡淡的印子。
第三步加糖发酵。按10斤葡萄2斤白糖的比例,我把冰糖敲成小块,分层撒在葡萄中间。然后装进消毒过的玻璃罐,留出三分之一空间。这个步骤最治愈——看着气泡慢慢冒起来,就像在看葡萄们开派对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第四步压帽搅拌。第二天一早,我就发现葡萄皮都浮上来了,用干净的筷子每天早晚各搅拌一次。那几天我家满屋子都是甜甜的酒香,邻居还以为我在酿什么仙露。
第五步分离过滤。等到第七天,气泡明显变少时,我用纱布过滤了三次。记得过滤时那股浓郁的果香,比商场里卖的香水还好闻。
第六步二次发酵。把过滤好的酒液装回消毒过的瓶子,继续发酵半个月。我特意用了潮州朋友送的手工木雕塞子,别说,还真给这酒添了几分艺术气息。
这些坑我帮你踩过了
朋友们,说点我的失败经验。第一次我贪多装了太满,结果半夜"砰"的一声,塞子飞了,酒洒了一地,心疼得我直跺脚。还有啊,千万别用铁器接触葡萄,会破坏风味。温度要控制在18-25度,太冷不发,太热变醋。
要是你想送人,可以去工艺品店买个木雕酒盒,配上工夫茶具,这份礼物准能让人眼前一亮。去年我叔生日,我就送了自酿的酒配潮州木雕酒架,他高兴得直接开瓶喝了三杯!
说到底,酿酒就像潮州人雕木刻、泡工夫茶,急不得也慌不得。每个步骤都要带着心意,这样酿出来的酒啊,喝的不只是味道,更是时光沉淀的故事。下次你们来东北,我请你们尝尝我窖藏的第二批作品,保准比市卖的还够味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