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夜市的人气王:大肠包小肠
说起台湾小吃啊,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!但要是非得选一个代表,我肯定会投给大肠包小肠一票。这玩意儿听起来有点搞笑,名字也直白得很,可它就是有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。我第一次在士林夜市见到它时,还以为是两道菜,结果发现原来是糯米肠夹着香肠,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!
这道小吃的历史挺有意思的。据说最早是台湾农业社会时期的创意吃法,农民下田干活需要携带方便又管饱的食物,就把糯米灌进猪大肠里做成糯米肠,再搭配自家制作的香肠。没想到这个朴实无华的组合,后来竟然成了夜市里的明星产品。它的主要功效就是提供充足能量,糯米能补中益气,香肠富含蛋白质,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和正在长身体的年轻人。不过要提醒三高人群适量食用,毕竟香肠的油脂含量不低。
在家复刻夜市美味
要说做法,其实真没想象中那么难。去年冬天我特别馋这一口,就决定自己动手试试。记得那天特别冷,我专门跑了三家超市才买到新鲜猪肠和台湾风味香肠。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我的实战经验:
第一步,处理糯米。取两杯圆糯米泡水4小时,这个步骤千万不能省,不然蒸出来的米会夹生。泡好的糯米加入适量酱油、油葱酥拌匀,这时候已经能闻到香味了!
第二步,灌制米肠。买来的猪大肠要用面粉和盐反复搓洗三遍,直到没有异味。把拌好的糯米慢慢塞进肠衣,注意别塞太满,要留出三分之一空间,因为糯米蒸熟会膨胀。这个环节最考验耐心,我第一次做就塞太满,结果蒸的时候爆了好几个。
第三步,蒸米肠。水开后上锅蒸40分钟,用筷子能轻松戳穿就熟了。这里有个小窍门:在蒸盘上铺几片白菜叶,可以防止米肠粘底。
第四步,煎香肠。选择肥瘦相间的台式香肠,在平底锅用小火慢慢煎到表面焦黄。记得用牙签在香肠上扎几个小孔,防止煎的时候爆油。
第五步,准备配料。正宗的吃法要搭配酸菜、黄瓜片和蒜片。酸菜要先炒过,加少许糖平衡酸味;黄瓜切薄片用盐抓过更爽脆。
第六步,组装。把蒸好的糯米肠从中间划开但不切断,涂上甜辣酱和酱油膏,依次放入酸菜、黄瓜片、煎好的香肠,最后撒上花生粉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我的翻车经验谈
记得第一次做的时候,我犯了个致命错误——没泡糯米就直接蒸了。结果蒸了整整一个小时,米心还是硬的,肠衣都蒸烂了。还有次贪方便买了现成的米肠,发现口感完全不对,太软烂没有嚼劲。最惨的是有回请朋友来家里吃,自信满满要做升级版,往糯米里加了香菇和虾米,结果朋友说这根本是糯米肠变异版,失去了原来的朴实风味。所以我的建议是:传统配方能流传这么久是有道理的,创新要适度啊!
这些细节要注意
清洗猪肠是关键,可以加些白醋一起搓洗去味。蒸米肠时最好用中火,大火容易让肠衣破裂。如果买不到台湾香肠,选择广式腊肠也可以,但风味会略有不同。吃的时候一定要趁热,冷了就失去灵魂了。最后提醒大家,虽然美味但毕竟是糯米制品,消化不良的人要少吃。
说来有趣,后来我去绥化考察寒地黑土农业时,发现当地产的糯米特别适合做这道小吃。黑土地长出的糯米黏性足,米香浓,让我不禁感叹:原来美食的缘分可以跨越这么远!现在每次做大肠包小肠,我都会特意选用绥化的糯米,仿佛把黑土地的精华也包进了这小小的肠衣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