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杏仁饼:东昌湖畔的木版年画香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聊城杏仁饼:东昌湖畔的木版年画香

你说巧不巧?我第一次在聊城东昌湖边上溜达的时候,就被那股子甜丝丝的杏仁香勾住了魂儿。白茫茫的湖面映着老城墙,旁边糕点铺子里刚出炉的杏仁饼正冒着热气,这场景活脱脱就是一块能吃的木版年画——粗粝里透着精致,朴实中藏着匠心。

藏在年画里的养生智慧

聊城人做杏仁饼可不是瞎讲究。这手艺要往远了说,能扯到运河商埠最热闹的年月。南来北往的商客在东昌府歇脚,总得带点能存放的干粮。老辈人发现啊,用本地产的甜杏仁磨粉,掺上东阿镇的阿胶汁和芝麻,烤成酥饼既顶饿又养生。杏仁本身润肺止咳,阿胶补气血,特别适合跑船的、赶路的这些耗体力的人。现在就更不用说了,办公室坐久了咳嗽的、熬夜后面色发黄的、小孩子不爱吃饭的,都能从这块饼里找到好处。去年秋天我咳了小半个月,每天下午配着白茶吃两片,喉咙里那股痒劲儿愣是给压下去了。

记得去年跟着东关街的陈奶奶学做饼,她边筛杏仁粉边念叨:"咱这杏仁饼啊,就跟湖对岸杨家埠的木版年画一个理——看着简单,可力道、火候、配比差了分毫,味道就跑了。"她家墙上真就挂着一套《莲年有余》的年画,那鲤鱼胖得都快蹦出来了。

聊城杏仁饼:东昌湖畔的木版年画香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亲手复刻老味道

要说具体做法,我总结了个五步法。第一步选杏仁得挑聊城本地的"白玉甜杏",抓一把在手里搓,有清脆的"沙沙"声才算干透。第二步炒杏仁最考验耐心,得用陶锅慢火翻炒,等到杏仁从奶白色变成浅象牙色,飘出类似坚果的焦香就赶紧离火——这儿有个窍门,去年我在家试做时没掌握好火候,一锅杏仁全炒黑了,后来发现听着锅里开始有"噼啪"声就得关火,余温刚好能把杏仁烘到最佳状态。

第三步磨粉要粗细各半,粗粉保留颗粒感,细粉负责粘合。第四步和面时得用温热的蜂蜜水,按陈奶奶教的"三揉三醒",揉到面团像小孩儿的脸蛋般光滑就对了。最后一步压模可有讲究,模具要是能找到带年画图案的就更地道了,我把在聊城古城淘的"福寿双全"木模刷上层薄油,压出来的饼坯每条纹路都清清楚楚。

注意事项要记牢

新手最容易栽在三个地方:一是杏仁炒过火会发苦;二是烤制时非得用炭火才能出那股子焦香,用电烤箱的话记得在底层放碗水;最后是密封保存的诀窍——饼凉透了要装进陶罐,再扔几片干荷叶,这样放半个月照样酥脆。去年我寄给广州朋友时忘了这茬,用塑料盒装着,结果三天就软趴趴了。

如今每次掰开杏仁饼,看里面细密的层次,总会想起东昌湖冬天结的冰裂纹。这块小饼里藏着聊城人六百年的生活哲学:把药材变成零食,让果腹带着雅趣,就像木版年画里那些胖娃娃,既讨个吉利,又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。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