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阴马蹄酥:甜香四溢的江南传奇
说到江阴马蹄酥,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无锡江阴,但今天我要聊的其实是温州江心屿一带流传的这道甜点。别看它名字里带“马蹄”,可不是用马蹄做的哦!相传南宋时期,温州作为重要港口,商旅往来频繁,一位糕点师傅偶然用油酥面团捏成马蹄形状,烘烤后外脆内软,一下子火遍了瓯江两岸。这道点心不仅适合当茶点,还能补充能量,特别受老人、孩子和体力劳动者欢迎——想想看,温州的皮鞋匠人们忙活一天,咬一口香甜酥脆的马蹄酥,再配杯本地绿茶,那叫一个舒坦!
亲手复刻传统味
我上个月特意跑到温州老城区寻访,在一位做了四十年糕点的老师傅那里学到了正宗做法。回家试做时发现,最关键的是油酥和面皮的比例把握。第一次我贪心多包了馅料,结果烤的时候全爆开了,活像马蹄开花!后来调整了手法才成功。下面就把这个经历了失败总结的详细教程分享给大家:
首先准备材料:中筋面粉300克、猪油100克、白糖80克、芝麻馅150克(温州人喜欢用黑芝麻混合桂花糖)、鸡蛋1个、温水约120毫升。工具需要擀面杖、刷子、烤箱和那个让我又爱又恨的马蹄模具——其实用杯子口也能压出圆形再手工修形。
第一步和面很讲究:把200克面粉与融化的猪油、温水揉成光滑面团,剩下100克面粉单独与50克冷猪油搓成油酥团。两个面团都要醒发30分钟,记得盖湿布防止干裂。上次我忘记盖布,结果面团表面结壳,擀的时候全是裂纹。
第二步包酥是关键:把水油面团擀成圆片,包入油酥团像包包子那样收口。用擀面杖轻轻擀成长方形,像叠被子那样三折,再擀开重复一次。这个过程叫“开酥”,做得越好层次越丰富。
第三步准备馅料:把芝麻馅分成15克左右的小剂子搓圆。我试过买现成的馅料,但不如自己炒的香——黑芝麻炒熟碾碎,拌入糖桂花和少许猪油,那股香气能飘满整条街!
第四步成型:把酥皮卷成长条,切成两指宽的段。取一段立起来压扁,擀成圆皮包入馅料,收口朝下用掌心压扁,再用模具压出马蹄形状。这里有个小窍门:用牙签在表面轻轻划出纹路,烤出来更像马蹄。
第五步烘烤:烤箱预热180度,烤盘铺烘焙纸。给生坯表面刷蛋黄液(这样烤出来金黄油亮),撒几粒白芝麻。放进中层烤20分钟,最后5分钟要盯着,像我第一次就烤过头了,颜色深得像马跑了几十里路!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温州味道的记忆纽带
烤好的马蹄酥要放凉再吃,不然烫嘴还尝不出层次感。记得用密封罐保存,受潮就不脆了。现在说说注意事项:猪油一定要冷藏过的,夏天制作最好开空调,温度高油酥易化;擀皮时力度要均匀,破酥了会影响起层;烤箱温度各有差异,最后几分钟最好守着。
在温州采风时,我发现有趣的现象:瓯剧演员们登台前常吃块马蹄酥补充体力,而皮鞋作坊的老师傅们休息时也爱配着茶吃。这种跨越行业的共同喜好,正体现了地方美食的凝聚力。下次去温州,除了看瓯剧、买皮鞋,别忘了带盒刚出炉的马蹄酥——那酥皮簌簌落下的瞬间,你会懂得什么是舌尖上的江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