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迁车轮饼:一口咬下去的历史与文化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4

宿迁车轮饼:一口咬下去的历史与文化

咱们今天聊的这个宿迁车轮饼啊,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小吃!别看它名字里带着"宿迁",其实跟重庆火锅、吊脚楼一样,都是承载着地方记忆的美食符号。这饼子圆滚滚的,外皮金黄酥脆,内馅儿五花八门,最特别的是中间那个车轮状的纹路,据说最早就是模仿古代马车的轮子来的

要说这车轮饼的来历,还得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。那时候宿迁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,南来北往的商船都在这里停靠。有个老船工为了让跑船的伙计们能吃上方便携带的干粮,就用面粉做成车轮的形状,寓意着"车轮滚滚,财源广进"。后来这种饼子就在码头传开了,成了船工们的必备干粮。现在的车轮饼可不只是充饥的玩意儿了,它外酥里嫩的口感特别适合当早餐或者下午茶,老人小孩都爱吃,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,因为经过烘烤的面食更容易消化。

宿迁车轮饼:一口咬下去的历史与文化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在家复刻正宗车轮饼的秘诀

上周我在家试着做了一次,没想到第一次就成功了!现在就把这个详细教程分享给大家。首先得准备这些材料:中筋面粉300克、温水150毫升、酵母粉3克、白糖20克,馅料的话可以随自己喜欢,我这次用的是红豆沙和肉松两种。

第一步是和面。把面粉、酵母粉和白糖混在一起,慢慢倒入温水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。记住水温不能太高,要不就把酵母烫死了。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就是水太热,结果面发不起来,硬邦邦的跟石头似的。

第二步是发酵。把和好的面团放在盆里,盖上湿布,放在暖和的地方发酵1小时。现在天冷,我都是把面团放在烤箱里,旁边放碗热水,这样发得特别快。

第三步是做饼胚。等面团发到两倍大,拿出来揉一揉排气。然后分成小剂子,擀成圆饼,在中间用瓶盖压出车轮的印记。这个步骤特别关键,压得太深容易露馅,太浅又看不出花纹。

第四步是包馅。把准备好的馅料放在饼皮中间,像包包子一样收口,然后轻轻压扁。我试过好几种馅料,发现豆沙馅的最不容易破皮,适合新手操作。

第五步是煎制。平底锅刷薄薄一层油,小火慢煎。一定要有耐心,我第一次做的时候火太大,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。煎到两面金黄,饼身鼓起就可以出锅了。

这些坑我都替你踩过了

做车轮饼最要注意的就是火候,一定要用小火慢煎。还有就是馅料不能太湿,要不饼皮容易破。我第二次做的时候想创新,包了太多蔬菜馅,结果煎的时候汤汁都流出来了,锅底糊得一塌糊涂。另外,如果要做给老人吃,可以把糖换成木糖醇,馅料做得更软烂些。

说起来,这车轮饼跟重庆火锅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都是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,一个是为了船工方便携带,一个是为了码头工人驱寒祛湿。就像重庆的吊脚楼是适应山地地形的建筑智慧一样,这些传统美食也都体现着当地人因地制宜的生活哲学。现在宿迁街头还能看到老师傅现场制作车轮饼,那娴熟的手法,就像重庆火锅师傅炒底料一样,都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真功夫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