鹰潭牛肉面:一碗有仙气的道教养生面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5

鹰潭牛肉面:一碗有仙气的道教养生面

记得第一次在鹰潭吃牛肉面时,老板指着汤锅里翻滚的香料说:"这汤里放着龙虎山道士们炖药膳的方子哩!"后来才知道,这座被道教文化浸润千年的小城,连一碗牛肉面都藏着养生智慧。

当牛肉面遇见天师府

鹰潭牛肉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。信江码头来往的船工需要耐饥抗寒的吃食,牛肉面就成了首选。但真正让这碗面脱胎换骨的,是龙虎山正一观的道医。他们发现用桂皮、草果等温性香料炖煮牛肉,配合当地产的葛根粉制面,既能驱除湿气又不燥热,特别适合在潮湿气候里劳作的码头工人。现在这碗面成了全民美食,尤其适合体虚畏寒的上班族,我那个常年手脚冰凉的闺蜜连吃半个月,居然说比喝中药还管用。

去年秋天我在天师府旁的民宿小住,每天清晨都能看见道士们就着牛肉面练晨功。有位白发老道告诉我,这面讲究"春加枸杞夏添菊,秋放山药冬入参",不同时节配料都要应着天地节律变化。

三天熬汤一夜腌肉的经验之谈

上个月我特意跑到龙虎山脚下的百年老店偷师,老师傅教我的独门秘方差点让我惊掉下巴:

1. 选牛腱子肉要先按摩!用刀背反复敲打200下,这招是从道士练功的穴位按摩演变来的。我在家试过,儿子说我在给牛肉"点穴"。

2. 腌制时要用米酒代替料酒,加入碾碎的山楂干。这个诀窍让我炖出的牛肉嫩而不柴,连牙口不好的老妈都能吃。

3. 炼牛油时得加片陈皮,这是我在天师府斋堂偷学的。有次我忘记加陈皮,熬出的油腥气重得被全家嫌弃。

4. 熬汤头定要放入特制的纱布药包,除了常规香料,还要放几粒野生的枳椇子——这是龙虎山特有的解酒圣品

5. 拉面要用信江边产的高筋面粉,和面时加的不是碱水而是葛根汁。我第一次和面时太贪心,葛根汁放多了,面条下锅全成了糊糊。

6. 最后浇汤前在碗底埋一撮薄荷叶,这个吃法是跟山下村民学的。有次我感冒鼻塞,照这个方法吃完面,居然通气了!

鹰潭牛肉面:一碗有仙气的道教养生面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三个让道士摇头的禁忌

在龙虎山道观吃过几次斋饭后,我渐渐悟出些门道。首先绝对不能用金属锅熬药膳汤,老师傅说会破坏食材的"气",最好用陶土罐。有回我不信邪用了不锈钢锅,结果汤色发暗还有股铁锈味。

其次牛肉面不能配冷饮,这是我在天师府亲眼所见——道士们吃完面要喝碗温热的糯米茶。去年夏天我贪凉配了冰啤酒,当晚就闹肚子。

最后是剩汤不能过夜,道观里的厨子说药性会变。现在我家都算好人数煮面,有次多煮的汤舍不得倒,第二天热了喝确实泛酸。

如今每次吃鹰潭牛肉面,总觉得在品尝流动的道家文化。那汤里翻滚的不只是香料牛肉,更是"道法自然"的饮食智慧。上周我又去了趟龙虎山,发现景区新开了牛肉面体验馆,游客可以跟着道士学做药膳面。等我退休了,真想在山脚下开家面馆,把这道蕴含着千年养生智慧的美味传给更多人。

关键词:牛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