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丘京酱肉丝:一口穿越两千年的汉家风味
要说咱中国菜里最下饭的玩意儿,京酱肉丝绝对排得上号!但今天聊的可不是北京那个版本,而是俺们商丘改良版的京酱肉丝。您可能要问:离北京五百多公里的商丘咋也做这个?这事儿得从芒砀山汉墓里挖出来的故事说起——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,他那帮老部下里有个伙头军,把宫廷里的甜面酱做法带回了老家商丘。本地厨子往酱里加了芝麻酱和槐花蜜,用黄河边散养的黑猪肉切丝爆炒,就这么着,带着中原豪气的京酱肉丝就在商丘扎根了。
这菜看着浓油赤酱,其实讲究可多了。猪肉选通脊肉补中益气,甜面酱健脾开胃,葱丝能解腻还防感冒。特别适合996的上班族——您想啊,汉朝将士出征前吃这个补充体力,现在咱加班到深夜,来盘京酱肉丝配烙馍,瞬间满血复活!老人孩子吃也合适,肉丝切得细嫩,牙口不好的都能抿着化在嘴里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手把手教你复刻汉韵风味
去年清明回商丘扫墓,我跟七舅姥爷的孙女婿——个在商丘老城墙根下开了三十年饭馆的老师傅学了正宗做法。现在把诀窍都抖搂出来:第一步选肉得挑猪通脊,记得要冻到半硬才好切。我那回自作聪明用了鲜肉,结果切出来的肉丝跟小拇指似的粗,师傅看见直摇头:“你这切的哪是肉丝?是肉棍!”
第二步上浆是关键!一斤肉配一个蛋清、两勺红薯淀粉、半勺老抽,抓匀后还得淋层香油锁住水分。这儿有个血泪教训——有次我偷懒用土豆淀粉,下锅直接糊成一锅粥。第三步滑肉丝时油温四成热最妙,筷子插进去冒小泡就成。肉丝下锅用筷子轻轻拨散,变色立马捞起,多停留三秒肉就老了。
第四步熬酱才是灵魂所在。商丘人用六必居甜面酱打底,加芝麻酱、槐花蜜和芒砀山产的柿子醋。记得要用小火慢熬到酱汁能拉出金线来。第五步把滑好的肉丝倒进酱锅里,大火颠勺十秒钟就够。最后码盘时,葱丝要铺得像汉墓里的北斗七星阵,肉丝往上一浇,再摆上蒸好的荷叶饼,那架势,绝了!
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
要是您在家做,切记三点:第一熬酱千万别用铁锅——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,上次刷锅刷到半夜的经历不堪回首。第二葱丝得现切现用,泡水虽能去辣但香味也跑了。最后滑肉丝的油宁可多不能少,商丘老师傅说“油多不坏菜”可是祖训。要是讲究摆盘,不妨学我在盘边摆几片芒砀山采来的红枫叶,秋日里端上桌,仿佛能看见汉墓壁画里的宴饮场景在餐桌上重现。
要说这京酱肉丝最地道的吃法,还得像商丘人那样:抡张烫面烙馍,抹上肉酱,夹几根大葱,再怼进满满一筷子肉丝,卷成结结实实的一卷。咬下去的瞬间,酱香混着面香、葱香在嘴里炸开,恍惚间仿佛听见芒砀山汉墓里编钟鸣响——这可是穿越两千年的盛宴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