鞍山人的心头好:涟水鸡糕的前世今生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4

鞍山人的心头好:涟水鸡糕的前世今生

记得第一次在千山庙会见到涟水鸡糕时,我被它晶莹剔透的外表惊到了——淡黄色的糕体裹着粉红的肉馅,在蒸笼里冒着热气,像极了东北寒冬里的小太阳。摊主大爷边装盒边念叨:"这玩意儿可是咱鞍山媳妇的必修课,当年我老伴就是靠这个把我拴住的!"

百年传承的养生智慧

要说涟水鸡糕的来历,得追溯到清末的海城牛庄。当时有位姓张的厨师,见运河船工总吃冷食,就用本地散养鸡肉混合红薯淀粉,创出这道能随身携带的吃食。没想到后来竟演变成婚宴必备菜,取"糕"与"高"同音,寓意步步高升。现在的老师傅们都说,正宗的鸡糕必须用千山脚下的散养鸡,这种鸡喝山泉水吃小虫,肉质特别紧实。

这玩意儿看着普通,实则暗藏玄机。鸡肉温中益气,红薯淀粉养胃,再加上蛋清的滋润效果,特别适合东北干燥气候。去年冬天我邻居家坐月子的媳妇,天天让婆婆蒸鸡糕吃,说比喝汤还舒服。不过高血压的人要当心,毕竟里头要加适量盐调味。

手把手教你做会跳舞的鸡糕

去年冬至我跟着千山脚下一位老师傅学过最地道的做法。首先要选鸡胸肉和鸡腿肉按2:8搭配,记得一定要手工剁馅!我当初偷懒用料理机,结果做出来的糕体失去弹性,被老师傅说"没有灵魂"。

关键步骤来了:1. 鸡肉糜加葱姜水要分三次搅打,每次都要等完全吸收再加;2. 红薯淀粉要用60℃温水解开,这个温度是我失败三次才摸准的;3. 蛋清打发到拉起有弯钩就行,过度反而发渣;4. 蒸笼要垫浸湿的棉布,我试过硅胶垫会积水汽;5. 大火蒸15分钟后要掀盖放气,这个窍门能让糕体更蓬松;6. 最后刷层熟豆油防干裂,晾凉再切才不会散。

鞍山人的心头好:涟水鸡糕的前世今生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庙会里的烟火记忆

在千山庙会的食摊上,总能看见老师傅用特制的铜刀切鸡糕。那刀侧面看像月牙,切糕时"唰"的一声特别治愈。去年庙会我见到最绝的吃法——把刚出锅的鸡糕放在烤土豆上,用余温把底部烘得焦香,再淋上蒜酱,那味道绝了!

要注意的是,蒸好的鸡糕千万别马上放冰箱,骤冷会出水。最好用油纸隔开装保鲜盒,这样能存三天。如果发现表面发粘,别犹豫直接扔掉,这是老师傅教我的辨别标准

现在有些年轻人改良出菠菜汁的绿色鸡糕、甜菜根的红色鸡糕,在庙会上特别受欢迎。不过我家姥姥总说,还是传统黄白相间的最有味道,就像千山的石头房子,看着朴素却藏着岁月沉淀的暖意。下次你们来鞍山,记得去庙会找那个系红围裙的大爷,他家的鸡糕里,藏着整个辽东半岛的温柔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