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秘苏州虎丘白什盘:一口吃尽江南文人雅趣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探秘苏州虎丘白什盘:一口吃尽江南文人雅趣

说来有趣,这道听着像"白色拼盘"的菜肴,其实是苏州虎丘一带传承百年的功夫菜。"白什"二字道出精髓——只用荤料不见酱色,十种食材暗合"十全十美"的吉兆。老苏州人总爱在立夏前后烹制这道菜,清淡爽口的特质正好化解江南梅雨季的黏腻

藏在玉雕纹路里的饮食密码

若追根溯源,白什盘的出现与苏州虎丘的手艺人息息相关。明清时期虎丘山塘街聚集着大量玉雕匠人,这些追求极致的手工艺人工作时需长时间站立,既需要补充体力又忌重油重盐影响手上准头。于是厨师们创新性地将虾仁、鱼片、肚尖、腰花等十样荤料,用蛋清淀粉上浆后旺火急炒,成就了这道看似素净实则鲜醇的"工匠菜"。

说来这菜还与温州商帮颇有渊源。清代温州商人在苏州经营南货时,把瓯菜中"轻油薄芡"的技法带入苏帮菜,恰与白什盘追求清鲜的本味不谋而合。而商人们宴请时最爱的昆曲南戏,其婉转水磨腔的韵律,竟与这道菜层次分明的口感异曲同工——初尝清淡,细品则每种食材都在舌尖依次绽放。

去年端午前我特意到虎丘老街寻访,在七旬老师傅指导下亲手制作这道菜。最难忘处理猪腰时老师傅的提醒:"腰花改麦穗刀要斜切四分之三深,焯水时得像烫潮剧水袖似的——一触即收。"果然,腰花在沸水里蜷曲成朵朵麦穗的瞬间,我忽然懂了何为"食艺同源"。

十味交响的烹饪协奏曲

准备原料时要注意:河虾仁80克、青鱼片100克、鸡胗50克、猪腰半只、肚尖80克、鸭胰30克、水发蹄筋60克、火腿瘦肉30克、鸡蛋清1个、鲜笋片30克。这些食材在苏州老菜场都能置办齐全。

具体操作可分七步:

1. 食材预处理是关键。猪腰对剖剔除白膜,斜切密十字花刀;鸭胰用葱姜水浸泡去腥;肚尖用盐粒搓洗后焯水切薄片

2. 所有荤料加蛋清、淀粉、少许盐抓匀上浆,静置15分钟让浆衣充分融合

3. 起油锅烧至四成热,将上浆的食材滑炒至八分熟捞出,这个过程就像给食材穿半透明纱衣

4. 留底油爆香姜片,下笋片、火腿片煸出香气,这步是风味的基石

5. 倒入所有滑炒过的食材,淋两勺黄酒激香,加半勺盐调味

6. 勾薄芡时要边淋边晃锅,见芡汁如晨露般包裹食材立即起锅

7. 装盘时按颜色深浅分层铺展,最后撒上火腿末点睛

探秘苏州虎丘白什盘:一口吃尽江南文人雅趣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三个让风味升华的秘诀

这道菜的难点在于火候掌控。记得我第一次制作时,因油温过高导致虾仁蜷缩过度。老师傅笑着点拨:"白什盘讲究七分灶火三分眼,油面起微波时下料最宜。"后来我用温度计实测,140-150℃的油温确实最能保持食材嫩度。

另有两个要诀:其一是上浆时淀粉与蛋清的比例应是2:1,太厚影响清爽感,太薄则保不住水分;其二是勾芡要用土豆淀粉,透明度比玉米淀粉更好。若想增添时令风味,春季可加荸荠片,秋季换入鸡头米,这样既守传统又见新意。

适合追求低脂健康的中青年人群,尤其适合需要补充优质蛋白的健身人士。不过痛风患者需减少火腿用量,脾胃虚寒者建议搭配姜茶食用。这盘凝聚着匠人智慧的菜肴,如今已成为苏州人待客的体面选择,下次您游虎丘时,不妨循着香味去找寻这份藏在市井里的雅致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