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东面饼:洱海边的白族风味记忆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启东面饼:洱海边的白族风味记忆

说起启东面饼啊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江苏的启东市,但今天咱们聊的这款可是大理洱海边的白族特色!您没听错,就在苍山洱海之间,白族老乡们把江南的面饼手艺和本地扎染文化巧妙融合,创造出了这款带着靛蓝花纹的“启东面饼”。传说百年前,一位白族阿婆跟着远嫁江南的女儿学会了做面饼,回到大理后,她灵机一动往面糊里加了扎染用的板蓝根汁,烤出来的饼子不仅带着草木清香,还有淡蓝色的花纹,像极了洱海波光。

这面饼可不只是好看——板蓝根清热降火,面粉养胃顶饱,特别适合在洱海湿气重的早晨配酥油茶吃。游客爬山前揣两块在兜里,能顶半天饿;本地白族老人就爱拿它蘸蜂蜜,说是比吃药还管用。上次我在三月街集市见到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,牙都没了还捧着面饼啃得香呢!

亲手揭开面饼的秘密

做这饼子最关键的就是“扎染思维”。您得先准备300克面粉、150毫升温水、一小把新鲜板蓝根叶(干货店都能买到)、两勺菜籽油,再加点白族特色的野生蜂蜜。板蓝根叶要提前用石臼捣出汁水,过滤后那蓝汪汪的液体就是天然色素啦。

第一步调面糊时就有讲究:面粉倒进陶盆里,慢慢倒入板蓝根汁,边倒边用竹筷划“之”字——这可是白族阿姐教我的诀窍,说这样面糊才不起疙瘩。搅到能拉出绸缎般的丝线时,盖上半湿的麻布醒20分钟。这时候您可以去阳台看看苍山,听说面团醒发时吸了山间的灵气,烤出来才够蓬松。

第二步来点创意时刻!舀一勺面糊在铁板上,别急着摊开,先用筷子蘸清水在面糊上画图案。我头回试的时候,学着周城村的扎染师傅画了朵山茶花,结果面糊太稠,烤出来变成个墨疙瘩。后来才掌握要领:图案要画得比扎染图样更疏朗,因为面糊遇热会自然流淌融合。

第三步翻面最考验功力。铁板得是用过三年的老铸铁板,火要用松针混着核桃壳的小火。记得我在白族民宿学艺时,房东阿鹏哥示范的“颠锅翻饼”——手腕一抖,面饼在空中转个圈稳稳落回板上,边缘泛起的金边像洱海日出似的。我试了三次都糊在灶台上,最后老老实实用木铲子,阿鹏哥笑得差点把柴火堆踹倒。

烤好的面饼得趁热卷上当地特产:雕梅酱、乳扇碎,或是酸木瓜丝。上次我创新性地加了烤饵块,结果饼皮脆生生裂开,馅料撒了一地,被围观的白族小孩喊“阿姐翻车啦”。不过失败也有惊喜——把碎饼渣拌进酸奶里,撒上玫瑰花糖,竟成了一道新甜品!

这些坑我替您踩过了

板蓝根汁千万别贪多,否则饼会发苦。我第一次做时猛加了半碗,烤出来的饼子蓝得像扎染布,苦得连院子里的狗都不啃。还有啊,铁板温度要稳定在180度左右,测不准的话就撒点面粉粒——看到面粉粒五秒变黄正合适。最后提醒您,这饼子最好现做现吃,回软了就像泡水的扎染布,再也找不回那股子灵动劲儿了。

启东面饼:洱海边的白族风味记忆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如今每次闻到烤面饼的焦香,就会想起洱海晨雾里白族阿妈用木槌敲打扎染布的声音。那靛蓝的面饼花纹,既是苍山雪峰的轮廓,也是扎染布上流淌的冰裂纹。或许美食最动人的,正是把一方水土的记忆,都烙进了一张饼的肌理之中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