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庆醉蟹:黄梅戏腔调里的那一口醉人鲜香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安庆醉蟹:黄梅戏腔调里的那一口醉人鲜香

说起咱们安庆的美食啊,那必须得提兴化醉蟹!您可别误会,虽然名字里带着“兴化”,这道醉蟹可是在咱们安庆长江边上演了上百年的美味大戏。老安庆人都知道,这醉蟹的来历跟江上讨生活的船家分不开——早年渔民捕到肥蟹,为了保鲜,就用黄酒、盐巴把它们腌渍起来,谁知竟意外造就了这种冰肌玉骨、咸鲜回甘的独特风味。安庆作为桐城派的发源地,连做醉蟹都带着文人雅士的讲究,您细品,这醉蟹的“醉”字,是不是颇有《醉翁亭记》里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的意境?

这醉蟹不但味道绝,对身体也大有益处。螃蟹本身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,经过黄酒浸泡后,更添活血暖胃的功效。特别适合体寒的女士、经常熬夜的文人,以及像我们这种好一口小酒的老饕。不过要提醒脾胃虚寒的朋友,再好吃也得适量,毕竟蟹属寒性,配上姜醋食用更佳。

手把手教你做一出“醉蟹戏”

第一步:选角要严。挑八只活力十足的母蟹(二两左右最佳),得是青壳白肚、金爪黄毛的“正旦”长相。记得用牙刷给它们来个全身SPA,特别是蟹钳绒毛处,边冲水边刷,这环节像极了黄梅戏《女驸马》开场前的梳妆打扮

第二步:醉前清肠。把洗净的蟹放进清水中养半天,滴几滴香油促其吐沙。这个等待的过程,恰似桐城派文章欲扬先抑的铺垫

安庆醉蟹:黄梅戏腔调里的那一口醉人鲜香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三步:调配戏码。这个配方是我失败了三次才琢磨出来的:五年陈花雕酒500ml、生抽200ml、冰糖80g、盐30g,再加入八角、桂皮、香叶、花椒组成的“香料四人帮”。最后切姜片、葱段若干,挤入半个柠檬汁——这可是我的独门秘籍,柠檬能中和酒涩,让蟹肉更清甜。

第四步:熬制汤底。把调配好的料汁小火慢煮15分钟,记得别煮沸,看到锅边冒小鱼眼泡就关火。晾凉的过程里,满屋飘散的香气总会让我想起在安庆听黄梅戏时,开场前剧场里暗涌的期待

第五步:入戏成醉。取密封罐,先铺姜片垫底,将彻底晾干的活蟹头朝下码放整齐。缓缓倒入完全冷却的醉卤,务必淹没所有蟹身。最后淋一勺白酒封香,这手法如同黄梅戏收尾时那个漂亮的甩袖

第六步:静待好戏。密封后放入冰箱,等上七天。这期间每天我把罐子轻轻颠倒一次,让腌渍更均匀——像不像演员在幕后反复打磨唱腔?

三点戏外之功

做醉蟹最怕卤汁变质,我的经验是:所有容器必须无水无油!第一次做时我偷懒没晾干蟹钳,结果第三天卤汁就起了白沫。还有啊,腌制时间不是越久越好,七天风味最佳,超过半月肉质会发柴。最后提醒,开罐后要用干净筷子取蟹,剩下的卤汁煮沸后可以重复使用,二次腌制的毛豆尤其绝妙。

记得去年秋天在安庆迎江寺旁的老街,我端着自家做的醉蟹与街坊分享。八十岁的陈奶奶尝过后眯眼笑道:“这味儿正,比戏里的《天仙配》还入味!”此刻,嘴里的酒香、窗外的江风、远处隐约的黄梅调,都融成了独属于安庆的烟火人间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