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东面饼:诸葛亮文化与汉画像石滋养的舌尖记忆
说起启东面饼啊,那可真是咱们南阳人刻在骨子里的味道!你别看它名字里带着“启东”,其实早就在咱南阳这片土地上扎根、演变,成了咱们自己的特色。咱南阳是啥地方?是诸葛亮躬耕之地,是汉画像石熠熠生辉的文化古城。你想想,诸葛亮当年隐居南阳,躬耕自足,最讲究的不就是这种朴实无华却能饱腹提神的吃食吗?汉画像石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宴饮场面,不也记录着咱祖先对面食文化的钟爱?启东面饼啊,就这么把江南面点的细腻和中原面食的豪迈巧妙地揉在了一起。
这面饼看着简单,功效可不简单!它用精细面粉发酵制成,特别容易消化,对肠胃特别友好。早上来一块,配碗稀饭,一上午都不觉得饿;干活累了吃两块,立马又来劲儿了。老人孩子吃它,软和好嚼;上班族带它当午饭,方便又营养。特别是咱们南阳人,就好这一口——早上赶着去上班上学的,工地上的师傅们,还有那些怀念老味道的爷爷奶奶,都是它的忠实粉丝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手把手教你做地道启东面饼
我头一回做这个面饼,可是闹过笑话的。记得那是个周末,我照着奶奶口传的方子,信心满满地开始和面。奶奶说面要“软硬适中”,我心想这还不简单?结果水一倒多,面糊得满手都是;赶紧加面粉,又干得裂口子。反复折腾了三四回,才明白所谓“适中”就是面团光滑不粘手,按下去有弹性。这个经验告诉我——和面这事儿,真得靠手感,急不得。
现在我把总结出来的详细做法分享给你,保证你一次成功:
第一步:准备500克中筋面粉,加入5克酵母、10克白糖,慢慢倒入250毫升温水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。
第二步:下手揉成光滑面团,盖上湿布,放在温暖处发酵至两倍大。现在天气热,大概一个小时就够了。
第三步:面团发好后,取出来在案板上撒点干粉,轻轻揉搓排气。这一步叫“揣面”,能把面团里的气泡赶走,这样做出来的饼更筋道。
第四步:把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,每个约80克。用擀面杖擀成圆饼,厚度大概像手机那么厚就行。
第五步:平底锅烧热,不用放油,直接把饼坯放进去。保持中小火,盖上锅盖烙两分钟。
第六步:打开锅盖,看到饼表面鼓起小泡,底面微黄时,翻面再烙两分钟,直到两面都呈金黄色。
第七步:用铲子轻轻按压饼的边缘,能快速回弹,就说明熟透了。
最后说说注意事项:发酵时间别太长,否则会有酸味;烙饼一定要用中小火,火大了外面糊了里面还不熟;翻面不宜太频繁,一面烙定型了再翻;吃不完的饼要晾凉后再装袋,不然水汽会让饼变软,失去嚼劲。
做启东面饼这事儿,就像咱南阳人过日子——得沉得住气,掌握好火候。每当我捧着刚出锅、冒着热气的面饼,总会想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里说的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。这简简单单的面饼,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吗?它不需要山珍海味,却用最朴素的方式温暖着每一个南阳人的胃和心。下次你来南阳,除了看诸葛庐、赏汉画像石,别忘了尝尝这承载着地方记忆的启东面饼,保证让你吃了就忘不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