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青稞酒:黄河入海口的豪迈滋味
说起青稞酒,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青藏高原,是藏族同胞的豪情。但在山东东营,这个黄河奔腾入海的地方,青稞酒也演绎出了一番独特的风情。它不像高原上的那般浓烈奔放,反而带着黄河入海口的开阔与醇和,是当地渔民和居民驱寒解乏、待客会友的宝贝。
东营青稞酒的历史,和这片年轻的土地一样,充满了交融与新生。东营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,本身并不产青稞。这青稞酒的渊源,据说是早年沿着黄河往来经商的商队带来的。他们将西北高原的青稞运至下游,同时也把酿酒的技术传到了东营。本地人结合了黄河口湿气重、早晚温差大的气候特点,以及渔民出海需要驱寒的实际需求,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良。他们发现,用黄河水来酿造青稞酒,酒体格外清澈,口感也更加甘润。所以,东营的青稞酒,可以说是高原风骨与黄河气韵的奇妙结合。
这酒的功效和作用,那可真是不少。首先就是驱寒暖身。黄河入海口风大湿冷,出海的渔民喝上一口,从喉咙暖到胃里,浑身都热乎起来。其次是舒筋活血,劳累一天后,小酌几杯能有效缓解疲劳。再者,它还能开胃消食,逢年过节,吃多了大鱼大肉,喝点青稞酒特别舒服。它的适用人群主要是成年男性,尤其是体力劳动者。但对于不常喝酒的人、孕妇、驾驶员以及肝病患者来说,就需要特别注意,尽量少喝或者不喝了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在家自酿东营风味青稞酒
听我说了这么多,你是不是也心动了?其实,在家自己酿制一坛充满黄河风情的青稞酒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下面我就把我的亲身经验分享给大家,那次我试着做了个小批量的,虽然过程有点手忙脚乱,但成功时的成就感,和打开酒坛时那股浓郁的香气,真的让人难忘!
第一步,精选原料。你需要准备上好的青稞米,大约两斤。我那次图便宜买了点陈年青稞,结果出酒率和质量都受影响,所以一定要选颗粒饱满、色泽青灰的新米。另外还需要酒曲(大约10克),以及干净无油的锅、盆、纱布和一个可以密封的陶罐或玻璃罐。
第二步,清洗浸泡。把青稞米用清水淘洗两三遍,洗去表面的灰尘即可,不要过度搓洗。然后加入清水浸泡,水量要没过青稞至少一个指节。夏天浸泡6-8小时,冬天则需要12小时左右,直到青稞米能用指甲轻易掐断。
第三步,蒸熟青稞。将泡好的青稞捞出,沥干水分,铺在铺了纱布的蒸笼上。这里有个小窍门,可以在青稞中间戳几个小孔,让蒸汽更容易上来,受热更均匀。大火蒸上40-50分钟,一定要确保青稞完全熟透,芯里没有白点。我那次就有点心急,没蒸透,导致后面发酵不完全。
第四步,摊凉拌曲。把蒸好的青稞倒在干净无油的簸箕或大盘子里,迅速摊开让它降温。这是最关键的一步,温度控制不好,酒曲就容易失效。一定要等到青稞温度降到30-40摄氏度,也就是用手背感觉温热但不烫手的时候,均匀地撒上碾碎的酒曲粉,并充分搅拌均匀。
第五步,入缸糖化。将拌好酒曲的青稞装入准备好的酒罐中,中间掏一个深深的“酒窝”(便于观察出酒情况),然后轻轻压实。盖上盖子,但不要完全密封,留一点缝隙透气。把它放在家中温暖避光的地方,保持温度在20-25度。大约经过2-3天,你就能闻到淡淡的酒香,并且看到“酒窝”里开始有酒液渗出了,这说明糖化成功了。
第六步,密封发酵。这时,可以按1:1.5的比例加入凉开水(比如两斤青稞加三斤水),然后就可以完全密封起来了。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耐心等待,发酵时间一般在15-30天左右。时间越长,酒味会越醇厚。我那罐是等了20天打开的,酒香扑鼻,味道正好。
第七步,过滤取酒。时间到了之后,用消过毒的纱布将酒糟和酒液分离开。滤出的清澈液体就是咱们自酿的青稞酒了!刚滤出来的新酒可能有点冲,可以把它装瓶后放在阴凉处陈放半个月到一个月,口感会变得更加绵柔。
最后,来说说注意事项。整个酿造过程,所有接触到的器具必须保证无油无生水,否则很容易变质长毛。发酵的温度是关键,太高了酒会发酸,太低了发酵会缓慢甚至停止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自酿酒虽然好喝,但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灭菌和度数检测,所以一定要适量饮用,并且密封保存,尽快喝完,以免滋生细菌。自己动手,享受的是过程和那份独特的成就感,品味的是融合了高原与大海的别样风情。有机会来东营,迎着海风,看着黄河入海的壮观,再品上一口本地风味的青稞酒,那滋味,才叫一个地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