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顶山甜不辣:一碗有汝瓷风骨的小吃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平顶山甜不辣:一碗有汝瓷风骨的小吃

朋友们,今天咱们来聊一道听着像闽南菜、却扎根在河南平顶山的特色——甜不辣!您没听错,就是甜不辣。不过此“甜不辣”非彼天妇罗,它可是用红薯淀粉打底,混着肉糜和香料蒸出来的家常美味,吃起来弹牙中带着微甜,蘸上蒜汁辣椒油,那叫一个得劲!

老城的味道记忆

要说平顶山甜不辣的来历,得追溯到明清时期。当时平顶山煤矿工人多,体力消耗大,需要便宜顶饱的食物。当地人把红薯淀粉加水调成糊,掺点碎猪肉和五香粉,蒸成糕状切块,既能当菜又能当主食。因为蒸好的糕体透着淡淡的琥珀色,表面光滑如瓷,老辈人还给它起了个雅号叫“素瓷糕”——这儿可就和平顶山著名的汝瓷文化连上了!汝瓷讲究“雨过天青云破处”的温润质感,甜不辣蒸好后那半透明、泛着柔光的模样,还真有点汝瓷的韵味

这小吃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、学生党或者没胃口的人。红薯淀粉健脾养胃,蒸制方式少油健康,软糯的口感对牙口不好的老人也很友好。夏天放凉了拌黄瓜丝吃清爽,冬天热乎乎地浇一勺羊肉汤,浑身都暖洋洋的。

平顶山甜不辣:一碗有汝瓷风骨的小吃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手把手教你复刻正宗味

去年我在平顶山老街跟一位老师傅学了做法,回家试了不下十次,现在把最顺手的方子分享给大家:

第一步:选材是关键。红薯淀粉一定要选颗粒细腻、颜色纯白的,用量约400克。配200克肥瘦3:7的猪前腿肉糜,太瘦会柴。

第二步:调浆有讲究。把淀粉慢慢倒进300克凉水里,边倒边用筷子划Z字形搅拌。这里有个我失败过的经验——第一次做时直接倒热水,结果淀粉瞬间结块,蒸出来全是疙瘩!后来老师傅说必须用凉水调浆,再加一勺花生油,这样蒸出来才透亮。

第三步:加料要耐心。在调好的淀粉浆里加肉糜、姜末、盐、五香粉,最后来一勺白糖提鲜。顺着一个方向搅到起胶,大约需要十分钟,直到筷子插进浆里能立住。

第四步:容器抹油防粘。选个深盘,内侧薄薄刷层香油,倒入调好的浆汁,震几下排出气泡。

第五步:上锅蒸二十分钟。重点来了!记得在盘子表面盖个盘子或保鲜膜,防止水汽滴落影响表面光滑度。中火蒸到透明,用筷子戳进去不粘就是熟了。

第六步:切块有技巧。蒸好放凉再切,不然容易碎。切菱形块摆盘,配蒜泥、醋、香油调的蘸汁最地道。

这些小细节决定成败

1. 搅拌淀粉浆时千万别偷懒用热水,必须凉水慢调

2. 蒸制时间要根据厚度调整,用牙签戳洞观察是否透明

3. 吃不完的可以冷藏三天,煎着吃更香

4. 对麸质过敏的人可以把普通酱油换成无麸质酱油

记得在平顶山学艺时,老师傅用汝瓷碗盛刚出锅的甜不辣,青灰色的瓷碗衬着琥珀色的糕体,真应了那句“青如天,面如玉”。现在每次做这道菜,我都会特意用深色盘子装——食物啊,不仅要好吃,看着舒心才是完整的美味体验!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