泗洪大闸蟹:三国故地里的金秋至味
说起咱们许昌这座三国文化名城,除了钧瓷的"入窑一色出窑万彩"和春秋楼的三国故事,最近几年还流行起一道时令美味——泗洪大闸蟹。您可能要问,江苏泗洪的螃蟹怎么和许昌扯上关系?这就要说到现在发达的物流了,每年中秋前后,从泗洪洪泽湖空运来的大闸蟹,在许昌的餐桌上竟成了新晋"网红"。这些青背白肚的大家伙趴在钧瓷盘里,蟹壳映着钧瓷的窑变霞光,倒真有几分"铜雀春深锁二乔"的意境。
千年蟹韵养身心
泗洪大闸蟹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,当时洪泽湖一带就有"蟹汛"的记载。到了宋代,文人墨客们更是把食蟹与饮酒赏菊并列为秋日雅事。这种生长在洪泽湖活水中的螃蟹,富含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,中医认为其性寒味咸,有清热散结、通脉滋阴的功效。特别适合经常熬夜用眼的上班族,以及秋季容易皮肤干燥的人群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体质虚寒的朋友最好搭配姜醋食用,孕妇和过敏体质也要适量。
记得去年秋天在三国园旁的蟹庄,我亲眼见过老师傅选蟹的绝活:要选蟹壳青得发亮、蟹肚雪白带黄的,捏捏蟹腿第二关节,结实饱满的才够肥美。最妙的是用许昌钧瓷盘盛蟹,蟹黄的金色映在钧瓷的海棠红釉面上,仿佛把整个秋天的丰饶都端上了桌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在家复刻蟹宴的秘诀
1. 准备工作:收到活蟹后先用软毛刷在流水下刷洗,特别要注意蟹钳绒毛处。这时千万别解开绳子,除非你想和"张牙舞爪"的将军搏斗。我第一次处理时就吃过亏,解开绳子后螃蟹满厨房乱爬,最后全家总动员才捉拿归案。
2. 经典清蒸:在钧瓷蒸锅里铺姜片葱段,将螃蟹肚皮朝上摆放(防止蟹黄流失)。每只蟹肚上放两片紫苏叶,水开后大火蒸15分钟,转中火再蒸5分钟。判断熟透的标志是蟹壳变橙红色,蟹香四溢。
3. 调制蘸料:这个环节最见功力。切得极细的姜末配上镇江香醋,再加半勺白糖几滴酱油,最后撒上许昌本地的小磨香油。记得要用宽口的钧瓷醋碟,让每块蟹肉都能充分蘸取调料。
4. 拆蟹手法:先掰下蟹腿蟹钳,用蟹针捅出腿肉。打开蟹盖后,去掉灰色蟹胃和黑色蟹肠。金黄的蟹黄搭配中间白色片状的蟹心是精华所在,不过蟹心极寒,建议取出不用。
5. 蟹黄豆腐:吃完的蟹壳别扔,加上嫩豆腐和鸡蛋一起蒸制,就是一道鲜掉眉毛的蟹黄豆腐。用钧瓷汤碗盛装,白嫩豆腐间点缀着金色蟹黄,颜值味道双满分。
6. 饮品搭配:建议搭配许昌本地的菊花茶,既能解腻又符合秋日意境。想要更地道的吃法,可以温一壶黄酒,学曹操"煮酒论英雄"的雅兴。
这些细节要注意
蒸制时间要根据螃蟹大小调整,2两左右的蒸15分钟,每增加0.5两多加2分钟。死蟹千万不能吃,容易引起食物中毒。吃蟹后如果感觉手上有腥味,可以用牙膏洗手或者泡点菊花茶洗手。剩下的蟹壳可以晒干磨粉,当成植物的肥料。最后提醒大家,美食虽好也要适量,我见过连吃六只螃蟹结果肠胃不适的,毕竟再好的东西也要适可而止。
如今在许昌的秋夜,邀三五好友在自家庭院摆开蟹宴。钧瓷盘里膏满黄肥的大闸蟹,配着三国园飘来的桂花香,再讲讲青梅煮酒的典故,这样的夜晚,或许正是当代许昌人对三国风雅的最新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