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口爆汁的苏州生煎,原来藏着这么多讲究
说起苏州生煎啊,那可真是江浙点心界的扛把子。别看它个头不大,历史却能追溯到清朝。最早是茶楼里的配茶点心,后来在观前街一带火了起来。老苏州人管这叫"生煎馒头",面皮半发酵,底板焦脆,肉馅鲜甜,最绝的是那一口滚烫的汤汁——据说最早的师傅们是为了模仿汤包的口感,才琢磨出在肉馅里加肉皮冻的妙招。
这种小吃特别适合赶早的上班族和喜欢慢生活的人。清晨六点,生煎铺子门口就排起长队,白领们站着吃完一两生煎配碗蛋皮汤,整个人从胃里暖到心里。要说功效嘛,碳水+蛋白质的黄金组合确实扛饿,不过血脂高的朋友可得适量,毕竟这玩意儿底板浸着油呢。
在家复刻秘诀大公开
我头回做生煎可是交了学费的。记得那次贪心包太多馅,煎的时候直接爆了三个,厨房墙溅得跟抽象画似的。后来跟着苏州山塘街的老师傅偷师才明白,关键得掌握"皮冻比例"和"火候三部曲"。
先说说肉皮冻的做法:半斤猪皮焯水后刮净肥油,加两片姜八角小火慢炖三小时,过滤后冷藏成冻。这个黄金比例要记好——肉馅和皮冻1:0.6,多则破皮,少则干柴。
详细步骤来了:
1. 中筋面粉200克加2克酵母,用40度温水揉成比耳垂软的面团,醒发半小时就够了(半发酵才是苏式特色)
2. 三肥七瘦的肉馅加生抽、糖、姜末搅打上劲,这个糖量可比普通包子多50%,正是苏式鲜甜的秘诀
3. 把切碎的肉皮冻拌进肉馅,立刻送进冰箱冷冻20分钟(这样包的时候不会化成汤)
4. 面团分剂子擀成中间厚四周薄的面皮,包馅时捏出18个褶子(我练了半个月才不露馅)
5. 平底锅倒少量油,生煎褶子朝下码放,中火煎到底板微黄
6. 沿着锅边浇面粉水(10:1的比例),立刻盖盖焖8分钟
7. 开盖撒芝麻葱花,再淋圈油煎2分钟,听到"滋滋"声就妥了
8. 最后关火焖1分钟,让剩余水蒸气把顶部蒸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这些坑千万别踩
现在每次掀锅盖看到那些白白胖胖的生煎,底板结着完美的冰花,就想起老师傅的叮嘱:第一,煎制过程绝不能翻动,破一个漏汤整锅皆输;第二,肉馅别用纯瘦肉,三肥七瘦才润口;第三,焖煎时听到锅里"噼啪"响要立即转小火,这是汤汁沸腾的信号。
说来有趣,有回我配着澄迈福山咖啡吃生煎,居然解锁新体验。这种中度烘焙的咖啡带着坚果香,正好解了生煎的油腻,倒是比传统配汤更有一番风味。果然美食无界限,就像福山咖啡园里那些老归侨说的"食无定式,适口者珍"嘛。
最后给新手支个招:包不好的可以先从"开口笑"生煎练手,就是故意不捏紧收口,虽然卖相差些,但至少不会炸锅。记住啊,配生煎的镇江香醋要滴两滴就好,多了可就抢了那口原汤的鲜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