尝一口溱湖八鲜,品一段扬州风雅
朋友们,今天咱们来聊聊一道听着就让人流口水的菜——姜堰溱湖八鲜。您可能要问了,这姜堰不是泰州的吗?没错,但这道菜的精气神,和隔壁扬州的雕版印刷、古琴艺术那可是血脉相连。您想啊,雕版印刷,讲究的是“一刀一刻”的精准传承;古琴艺术,追求的是“清微淡远”的和谐意境。这溱湖八鲜,不也正是这样吗?它把溱湖里八样最地道的鲜物,用精准的功夫和调和的艺术,汇聚成一锅,那滋味,真是鲜得掉眉毛!
先说说它的来头。这菜可不是哪个大厨一拍脑袋想出来的,它是靠着溱潼这片水乡湿地,一代代渔民“靠水吃水”吃出来的智慧结晶。溱湖水质清冽,水草丰茂,里头藏着八样宝贝:溱湖簖蟹、青虾、甲鱼、银鱼、四大家鱼、螺贝、水禽,还有那脆生生的“溱湖八鲜”蔬菜。古时候,这儿的渔民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从湖里捞起这些鲜货,一锅炖煮,既是劳作后的慰藉,也是招待贵客的盛宴。它不光味道鲜美,营养也足,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,能滋补身体、强健筋骨。尤其是体虚需要补一补的、喜欢尝鲜的“老饕”,或者想感受水乡风情的朋友,这锅八鲜,您可千万别错过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手把手教你复刻这一锅“湖鲜”
理论说得再多,不如亲手做一回。我上次在家尝试,可算是摸到了一点门道,这就把详细教程分享给您。
第一步:备“鲜”。这是最关键的。簖蟹要选壳青肚白的,活力十足;青虾要活蹦乱跳的;甲鱼得是生猛的;银鱼要通体透明;鱼选草鱼或鳊鱼,切厚片;螺贝吐尽泥沙;水禽我用的是麻鸭;时蔬就来点茭白、水芹。把这些家伙事儿全部清洗干净,该切块的切块,该去内脏的去内脏。
第二步:熬底汤。别用清水,那可就浪费了这些好材料了。我上次图省事,直接用清水,结果味道差了点意思。后来学乖了,用猪大骨和老家带来的火腿骨,慢火熬制两三个小时,得到一锅奶白色的浓汤,这底味一下子就厚实了。
第三步:初步处理。有些食材不能直接下锅。甲鱼、水禽这类需要先焯水,去掉血沫和腥气。簖蟹对半切开,青虾和银鱼可以先用少许料酒和姜片腌一下去腥。
第四步:顺序下锅。这可是技术活,跟古琴调弦一样,顺序乱了,味道就杂了。先下耐煮的,我把猪骨浓汤底烧开,先放入甲鱼块和麻鸭块,中小火炖煮约40分钟,把它们炖到软烂。
第五步:逐次添鲜。等甲鱼和鸭肉差不多熟了,再依次放入鱼片、簖蟹、螺贝。继续煮上15分钟左右,让河鲜的滋味慢慢融入汤中。
第六步:画龙点睛。最后放入最易熟的青虾、银鱼和那些水灵灵的时蔬,再煮个三五分钟就成。临出锅前,根据口味撒上盐、白胡椒粉,再丢几粒枸杞,不仅增味,颜色也好看。我这锅汤端上桌,满屋飘香,家里人尝了都直夸比饭店的还地道!
几个小贴士,让您的八鲜更完美
1. 食材务必新鲜。这道菜吃的就是本味,任何不新鲜的食材都会毁了一整锅。
2. 盐一定要最后放。放早了,鱼肉和虾肉容易变柴,鲜味也被锁住,出不来。
3. 火候是关键。全程保持中小火慢炖,让鲜味物质充分释放到汤里,大火猛煮容易把肉煮老,汤也容易浑。
4. 关于“八鲜”的具体种类,其实没有绝对固定的说法,可以根据季节和手边的材料灵活调整,比如春天加点河蚌,秋天换点菱角,这才是水乡菜随性而活的精髓。
您看,做一道溱湖八鲜,是不是也像完成一件艺术品?它需要雕版印刷般的细致准备,也需要古琴合奏般的和谐搭配。当这一锅热气腾腾的八鲜端上桌,汤色奶白,鲜气扑鼻,您夹起一块蟹肉,舀起一勺浓汤,那感觉,仿佛整个溱湖的春天都在嘴里化开了。得闲了,您不妨也试试,把这水乡的至鲜之味,带回自家厨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