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蟹粉狮子头:一口软糯,满嘴江南
说起淮扬菜的头牌,蟹粉狮子头绝对排得上号。这道看着敦实、吃着软糯的“大肉圆”,可不是普通丸子能比的。在扬州,它既是宴席上的压轴硬菜,也是家家灶头飘着的年味儿。您可能不知道,这狮子头啊,早在隋朝就进了《食经》,当年叫“跳丸炙”,是专门献给皇家的贡品。到了明清时期,扬州的盐商们把普通猪肉升级成了蟹粉入馅,这一改,直接让狮子头从市井小吃跃升成了文人雅士的心头好。
这菜看着豪放,实则讲究得很。猪肉要选肥四瘦六的五花三层,蟹粉得用霜降后的湖蟹现拆,慢火煨足两小时。成品入口即化不说,还特别适合老人孩子补气养胃。去年我奶奶牙口不好,我特意学了这手艺,她连汤带肉吃一小盅,脸上都泛红光。现在天凉了,给体虚的家人炖一盅,比啥营养品都管用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手把手教你拆蟹粉熬高汤
先说这蟹粉怎么来——挑三两只肥母蟹,水开上锅蒸15分钟。我头回拆蟹可闹了笑话,直接用手掰蟹腿,结果被壳片扎了手指。后来学乖了,备齐蟹剪蟹针:先卸蟹腿,剪开关节;再掀蟹盖,用针挑出藏在褶皱里的蟹黄。记得蟹胃和蟹心要剔除,那俩玩意儿寒性重。拆好的蟹黄蟹肉用猪油小火焙香,滴几滴花雕酒,满屋那个香啊!
高汤更是灵魂。老母鸡半只、金华火腿两厚片、干贝五六粒,冷水下锅焯透,再换清水加姜片慢炖三小时。有回我贪快用高压锅,汤是奶白了,可鲜味锁在里面出不来。后来守着小火看汤面冒鱼眼泡,才悟出“千滚豆腐万滚鱼”的道理——好汤急不得。
七步成就功夫狮子头
1. 备馅:五花肉去皮切石榴粒,别用绞肉机!手工剁的肉才能保留间隙吸汁。我试过偷懒用现成肉糜,结果成品像肉饼
2. 调馅:肉粒加葱姜水、蛋清、淀粉顺时针搅打。关键来了——要摔打!我每次摔五十下,肉馅渐渐起胶,能挂在手上不掉
3. 融合:等肉馅“上劲”了,拌入蟹粉。留一勺蟹黄最后点缀,剩下的轻轻揉进肉里,别死命搅
4. 成型:掌心抹油,取肉馅左右手倒换,边转边拢成圆球。大小要像小饭碗口,太大会散,太小不入味
5. 定形:砂锅垫焯过水的白菜叶,码入肉圆,注入滤清的高汤。这里有个妙招——我常撒几粒干虾子,鲜味能翻倍
6. 慢炖:盖张白菜叶防干,烧开转文火。保持汤面偶冒小泡,煨足两小时。有回我火大了,汤浑肉柴,前功尽弃
7. 收尾:捡去表面菜叶,漂掉浮油,缀上预留的蟹黄,再焖十分钟即成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个诀窍记心上
首先千万别放酱油!地道的狮子头汤色清透,靠的是高汤本色。上次朋友来做客,非要淋老抽说要“提色”,差点把我气笑。其次要注意火候,有次我接电话忘了看火,回来汤都快烧干了,肉圆硬得像乒乓球。最后是容器,必用厚壁砂锅,我用薄铁锅试过,底层肉都糊了。
这盅蟹粉狮子头啊,配着扬州酱菜吃解腻,搭着烫干丝更显鲜美。要是再泡壶潮汕工夫茶,那才叫绝配——单丛茶的兰花香能勾出蟹粉的余甜,茶汤洗去油腻,只留满口鲜润。您别看潮汕和扬州隔得远,可这工夫茶配狮子头的吃法,在侨乡老饕里早传开了。去年在汕头老宅,几位归侨老人就着凤凰单丛品我带的狮子头,直说这搭配有“解乡愁”的妙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