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道松鼠桂鱼,凭什么能馋哭乾隆皇帝?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4

这道松鼠桂鱼,凭什么能馋哭乾隆皇帝?

说起苏州姑苏区的招牌菜,松鼠桂鱼绝对稳坐头把交椅。这道菜上桌时总伴随着"滋滋"声响,淋上滚烫糖醋汁的瞬间,炸得金黄酥脆的鱼肉顿时像松鼠尾巴般蓬松竖起,浇汁声还真像松鼠"吱吱"叫。我第一次在观前街的老字号得月楼见到这道菜时,愣是举着筷子舍不得下手——这哪是菜,分明是件艺术品!

这道名菜的历史能追溯到春秋时期。据说吴国公子光为了刺杀吴王僚,特意请名厨太和公将鱼片成花刀,藏入匕首"鱼肠剑"。到了清乾隆年间,皇帝下江南时吃到改良版,鱼肉炸后形似松鼠毛,浇热汁发出类似松鼠叫声,龙心大悦赐名"松鼠鱼"。现代版改用桂鱼,因它肉质细嫩、刺少,特别适合做造型。

糖醋汁里的镇江香醋能开胃消食,油炸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更易吸收,老苏州人认为这道菜有"醒脾开胃"的功效。不过由于是油炸菜品,三高人群要适量,倒是特别适合食欲不振的夏天,或者宴请宾客时作为压轴大菜。

这道松鼠桂鱼,凭什么能馋哭乾隆皇帝?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在家复刻这道宫廷菜,其实就这六步

先准备材料:一条一斤半的鲜活桂鱼(千万别用冷冻鱼)、松子30克、青豆玉米胡萝卜丁适量。糖醋汁需要番茄酱、白糖、香醋、料酒和少量盐。工具除了常规厨具,一定要准备锋利的厨房剪刀和刀。

处理鱼可是个技术活。先把桂鱼去鳞去内脏,注意不要弄破苦胆。然后切下鱼头,从鱼背处将鱼身片成两片,注意鱼腹处要相连。接着就是最关键的改花刀——刀刃倾斜45度,先斜切到鱼皮处不切断,再转90度直切,每片厚度约1.5厘米。这个步骤特别考验耐心,我第一次做时太着急,好几处都把鱼皮切断了,炸的时候花瓣都没立起来。

把改好花刀的鱼用葱姜水、料酒和少许盐腌制15分钟。这时可以准备淀粉糊:红薯淀粉和面粉按2:1混合,加水调成能拉丝的状态。腌好的鱼要彻底擦干水分,然后均匀裹上淀粉,每个花纹缝隙都要照顾到,最后拎起来抖掉余粉。

油温控制是成败关键。锅里倒足量油烧至六成热(约180度),先提着鱼尾用勺子往鱼身上淋热油定型,然后整条滑入油锅,鱼头单独炸。中火炸约5分钟至金黄酥脆。这里有个小窍门:炸的时候用筷子轻轻拨开重叠的花瓣,让受热更均匀。

趁着炸鱼的工夫调糖醋汁。锅里留底油,放入番茄酱炒出红油,加适量水、白糖、香醋(比例约1:1:0.8)、少许盐,煮开后勾芡至浓稠,最后淋一勺热油让汁色更亮。最后把炸好的鱼摆盘,撒上焯过水的青豆玉米胡萝卜丁和炸香的松子,趁热浇上糖醋汁——那"吱吱"作响的声音,就是这道菜的灵魂!

这几个翻车点,新手一定要记牢

选鱼首选现杀的活桂鱼,重量在一斤二两到一斤半最合适。太小不容易改刀,太大肉质会老。我第二次做时图省事用了冰鲜鱼,结果改花刀时鱼肉松散,炸完造型全垮了。

改花刀时在鱼肉下垫块干净毛巾防滑,新手可以先用豆腐练习。切的时候刀刃一定要触到鱼皮但不能切断,深度约是鱼肉厚度的4/5,这样炸时花瓣才能充分展开。

淀粉要选粘性强的红薯淀粉,挂糊前务必擦干鱼身水分,否则下锅会溅油,还容易脱糊。测试油温可以扔一小块葱,周围冒细密气泡就刚刚好。

糖醋汁要现做现浇,凉了会影响酥脆口感。如果想让口感更丰富,可以在汁里加少许菠萝丁。吃的时候要趁热,放久了酥脆感就打折了。

说来有趣,我第一次成功做出松鼠桂鱼,用的正是醴陵产的青花瓷盘。这座工业城市出产的陶瓷器皿,与这道需要精准火候的菜肴竟如此相配——就像醴陵的烟花需要精确配比,这道菜每个步骤也讲究分毫不差。当炸得恰到好处的鱼肉遇上酸甜适中的酱汁,在温润如玉的瓷器衬托下,仿佛瞬间理解了苏州人"食不厌精"的生活美学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