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味虎丘:白什盘里的江南风骨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寻味虎丘:白什盘里的江南风骨

说来有趣,我第一次在苏州虎丘区老巷弄里见识白什盘,竟莫名联想到了唐山皮影戏——那些牛皮雕刻的影人在幕布后翻飞,看似杂乱无章的皮影堆叠,经老艺人巧手调配便成了有声有色的戏文。白什盘恰似这出"皮影戏":猪肚、鱼片、虾仁、蹄筋、木耳等十余种食材在青花瓷盘里各展风姿,看似随性拼配,实则暗合五行五色之妙。这道被称作"苏州菜最后防线"的传统佳肴,恰如唐山工业遗产里生锈的齿轮与高炉,沉默记录着某个黄金时代的饮食智慧

时光淬炼的玲珑拼盘

白什盘诞生于明清时期的苏州虎丘山塘街,原是船菜宴席的压轴戏。商贾文人乘画舫游虎丘,厨子便用现捞的湖鲜与库存干货即兴创作。"白"指清淡本色烹调,"什"取"什锦"之意。这道菜不靠浓油赤酱取胜,反而以高汤为魂,追求"鲜掉眉毛"的境界。猪肚润肺健脾,蹄筋补益筋骨,鱼片温中益气,木耳清肺涤肠——看似家常的搭配,实则是套流动的营养兵法。特别适合体虚需温补者、追求低脂高蛋白的健身人群,以及渴望在味蕾上重走运河古道的食客

去年深秋我在虎丘茶楼后厨见识了正宗做法。七十岁的陈师傅边片鱼边哼评弹:"白什盘好比唐山的蒸汽机车,每个零件都要严丝合缝。"他取青鱼净肉斜刀飞片,猪肚用稻秆灰反复揉搓去膜,泡发的蹄筋在灯光下透若琥珀。最妙的是加入当季的鸡头米,这种水生芡实犹如皮影戏里的镂空雕花,在乳白汤汁里若隐若现地增添食趣。

寻味虎丘:白什盘里的江南风骨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餐桌上的运河密码

若要复刻这道时令珍馐,不妨参照我的改良方案。准备青鱼片200克、熟猪肚80克、水发蹄筋100克、河虾仁50克、鸡胗30克,配以火腿片、笋片、木耳、鸡头米各20克。关键在吊汤:取老母鸡半只、金华火腿骨300克、干贝15粒,慢炖四小时得金汤底,这个过程就像唐山皮影老匠人打磨牛皮,急不得。

具体操作可分七步:首先将鱼片用蛋清淀粉上浆,猪肚切蝴蝶片,蹄筋改刀成段;其次把鸡胗雕菊花纹,虾仁开背抽肠;第三步把难熟的蹄筋、木耳、鸡头米入高汤小火浸煮十分钟;第四步另起锅沸水速焯鱼片与虾仁,如同皮影在沸水里过一道即定型;第五步把所有食材码入温过的深盘,注入滤清的高汤;第六步蒸锅上汽后猛火蒸三分钟,让各种鲜味在云蒸霞蔚间交融;最后撒上火腿丝与嫩豆苗,淋一勺现炸的葱油。记得我初次操作时贪多放了冬笋,陈师傅笑说:"这好比在皮影戏里加投影灯,夺了主角的光彩。"

至简之道见真章

成功的白什盘该如唐山启新水泥厂的旧窑群,看似斑驳却暗藏秩序。汤汁要清似虎丘山泉,所有食材保持本真形态,入口先是集体鲜味风暴,继而能分辨出鱼片的滑、蹄筋的糯、鸡头米的韧。注意事项其实比想象中简单:其一绝不放酱油蚝油,其二所有食材预加工至八成熟,其三蒸制时间宁短勿长。就像修复工业遗产要保留岁月包浆,过度烹饪反而会破坏白什盘的时空层次

如今当我在自家厨房复现这道菜时,总会想起虎丘云岩寺塔的夕照,与千里之外唐山皮影博物馆里的驴皮剪影。饮食之道从不是孤立的味觉游戏,白什盘里翻滚着大运河的流水,映照着评弹艺人水袖翩跹,甚至与唐山矿井下的采煤声遥相呼应。这一盘清白绚烂,恰是中国人"和而不同"哲学最生动的胃囊记忆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