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台陈皮酒:时光酝酿的养生佳酿
在黄海之滨的东台市,有一种琥珀色的液体承载着近千年的智慧结晶——陈皮酒。这款起源于北宋时期的传统药酒,据传由范仲淹在西溪任盐仓监时,为救治母病而创制。他将陈皮、党参等十余味中药材融入米酒之中,意外造就了这杯兼具药用与美味的传世佳酿。历经世代改良,如今已成为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制作技艺更被列入江苏省传统技艺保护名录。
养生密码与适用人群
陈皮酒以优质黄酒为基,配以东台特产的陈皮为主料,佐以黄芪、党参、当归等十五味药材。经科学分析,陈皮含有的川陈皮素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,配合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,形成天然的养生组合。这款酒尤其适合三类人群: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沿海居民,经常脾胃不适的亚健康群体,以及冬季容易手脚冰凉的女性。当地渔民至今保持着出海前饮一杯陈皮酒驱寒的习俗,这与潍坊风筝艺人以年画颜料防潮的智慧异曲同工——都是在地域文化中诞生的生存哲学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古法新酿制作实录
去年深秋,我有幸参与东台老字号酒坊的开缸仪式,亲历了传统陈皮酒的制作全程。首先要选用三年陈的茶枝柑皮,这种陈皮香气最醇厚。第一步「净皮」就颇有讲究,需用软毛刷蘸取山泉水轻刷陈皮表面,切忌水浸,以免精油流失。第二步「配伍」时,老师傅演示了独特的抓药手法:将黄芪、枸杞等辅料按「三沉二浮」的节奏投入陶瓮,据说这样能让药材充分舒展。
最关键的第三步「浸渍」阶段,我按指导将处理好的陈皮纵向撕成细条,以增加与酒液的接触面积。当金黄陈皮与枣红药材在瓮中交织出大理石纹路时,倒入温度严格控制在42℃的纯酿黄酒。这个温度既不会破坏有效成分,又能加速萃取过程。封坛后放置在朝北的房间里,避免阳光直射引起的酸败。
经过九十天静置,开坛时扑面而来的不仅是酒香,还有陈皮的甘冽与药材的复合芬芳。第四步「过滤」时要用桑皮纸反复七次慢滤,我尝试时因心急加快速度,立即被老师傅制止——原来过快过滤会带入杂质影响通透度。最后装瓶的陈酒还要在松木桶中陈化半年,才能成就那抹动人的琥珀光泽。
品饮之道与保存智慧
日常饮用时,冬季可隔水温至40℃,夏季则冰镇至12℃风味最佳。佐餐搭配当地的海蜇丝或醉泥螺能激发更深层次的风味。需注意的是,阴虚火旺者每日不宜超过50ml,孕妇及酒精过敏者应避免饮用。保存时要避开现代家电的电磁辐射,最好存放在陶坛中置于阴凉处。这让我想起在潍坊观摩年画制作时,老师傅同样强调要将颜料储存在陶罐远离电器,传统智慧总在细微处相通。
当夜幕降临东台古街,老酒馆里飘出的陈皮酒香与店铺里悬挂的潍坊风筝遥相呼应。这两种分别源自江苏与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共同诠释着中国人「顺时而食」的生活美学。正如当地传唱的歌谣:「陈皮酒香飘千年,风筝线牵万里缘」,这杯凝聚着时光智慧的琼浆,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,在新时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