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山柱侯鸡:百年卤香里的温情密码

频道:食谱 日期: 浏览:6

佛山柱侯鸡:百年卤香里的温情密码

珠江三角洲的晨雾里,总飘荡着一种复合香料与豉油交融的香气。在佛山老城区的一处老年活动站,九十岁的陈伯正将祖传的紫砂卤锅架在灶上,他对围观的银发学员们说:"柱侯鸡的魂,不在鸡,而在那锅传承了130年的卤水。"

这道诞生于清光绪年间的粤菜名品,相传由佛山三品楼厨师梁柱侯所创。某日贵客临门却无佳肴,梁柱侯将院中晒制的酱料与本地三黄鸡同烹,竟成就了这道皮脆肉滑、酱香醇厚的传奇菜式。其卤汁以陈皮、八角、桂皮为君,冰糖、豉油为臣,既补中益气又温而不燥,特别适合牙口渐弱的老年人补充优质蛋白,对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三高人群也极为友好。

时光淬炼的卤味艺术

在老年活动站的开放式厨房里,陈伯示范着传统做法。首先选材需用2.5斤左右的清远走地鸡,过重的肉鸡脂肪太厚难以入味。将整鸡浸入90℃的热水后立即提离,重复三遍使鸡皮紧致,这个步骤让我在初次操作时吃了亏——水温过高导致鸡皮破裂,后来改用温度计才掌握精准。

熬制卤水是精髓所在。在砂锅中爆香姜葱后,要按"三上三下"的古法加入香料:第一次下八角桂皮出初香,第二次添豆蔻沙姜增辛香,最后撒丁香花椒定余韵。记得去年冬至,我在家用电磁炉尝试时发现火候不均,后来改用厚底砂锅才复刻出层次分明的复合香气

佛山柱侯鸡:百年卤香里的温情密码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银发厨神们的暖心实践

浸卤环节最见功力。将控干水分的整鸡沉入微沸的卤汁,关火浸泡25分钟,利用余温让鸡肉缓缓吸收滋味。这个等待的过程恰似老年生活的智慧——不必急火快攻,而要文火慢炖。活动站的林奶奶分享她的秘诀:"每次留半碗老卤急冻,下次添新料再续,就像我们老人的生活,总要留些念想。"

去年社区聚餐时,我按传统配方制作却发觉药香过重,后来请教陈伯才知,现代人脾胃较弱,应将原方中的草果减半,加入苹果皮增添果香。这个调整让年轻人也爱上这道传统菜,实现了跨代际的美味传承

时光沉淀的烹饪哲学

待鸡肉放凉斩件,最后浇上两勺温热的原汁,撒几粒炸香的白芝麻。当琥珀色的鸡肉在青花瓷盘中绽放光泽,老人们围坐品鉴时,总能从味蕾唤醒旧时记忆。这道看似简单的菜肴,实则蕴藏着"猛火攻、文火浸、离火沁"的烹饪哲学,恰如对待长者需要"急火快攻"的医疗介入、"文火慢炖"的日常照料、"离火沁润"的精神陪伴

在老年活动站的炊烟袅袅中,柱侯鸡已超越食物本身,成为连接往昔与当下的味觉纽带。那锅永远续着香料的卤水,就像这些长者的生命智慧,在时光沉淀中愈发醇厚,在代际传承中历久弥新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