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碗肠旺面,半部贵阳史
相声园子的红灯笼在晚风里晃悠,台下盖碗茶腾起白雾,台上醒木啪地一响——您要问贵阳人最放不下的吃食是什么?十有八九会扯着嗓子回您:"肠旺面!"这碗面啊,从清朝光绪年间就在南明河畔飘香,猪大肠配上新鲜猪血旺,红油赤酱地往筋道鸡蛋面上一浇,说是"常旺"的好彩头,早成了贵阳人刻进骨子里的早点江湖。
老灶台前的风水轮转
肠旺面可不止是解馋。肥肠除燥补虚,血旺润肺生津,那炸到金黄的脆哨更是补中益气。赶早的学生、熬夜的的哥、搓麻将的嬢嬢,都好这口酣畅淋漓。但您别被红油吓着,这辣子里藏着几十种药材熬的秘方,冬天暖身夏天开胃,倒是像极了贵阳人——表面火爆,内里通透。
去年霜降那天,我在青岩古镇的老灶台前试手。老师傅教我:"肠子要翻三遍揉盐醋,血旺得用竹刀划块,脆哨非得选颈背肉。"我学着把面条抖成菊花状下锅,谁知笊篱一甩,面全贴在了锅沿。老师傅哈哈大笑:"后生,这竹编笊篱得顺时针搅三圈,逆时针挑一下,您当是篆刻刀刻直线呢?"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七分手艺三分心
如今我把篆刻的章法用在切脆哨上——正刀切纹,斜刀断筋, crunch声如刻刀走石。熬红油时想起师傅说的"文武火交替",竟与刻印时疾徐相间的力道暗合。最妙是摆盘时,肥肠卧左如盘龙,血旺缀右似朱砂,倒成了幅"肠旺呈祥"的写意画。
注意事项
新手切记三点:洗肠莫用面粉改用玉米面更去腥;氽血旺要加少许盐保嫩滑;最要紧是红油须分两次泼——七成热香辣,三成热提色。若贪方便用现成辣椒面,那可就像篆刻用了橡皮章,终归缺了魂魄。
园子外渐起淅沥雨声,跑堂端着海碗穿堂而过。您看这肠旺面啊,既是市井烟火,又是舌尖篆刻——每一刀都雕着山城的晨昏,每勺红油都泼出活色生香的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