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阴马蹄酥:千年酥香里的江南密码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5

江阴马蹄酥:千年酥香里的江南密码

清晨五点的江阴老巷,麦香与糖油香穿透晨雾,这是马蹄酥师傅们与时间的约定。这种形似马蹄的酥饼,早在南宋时期便已成名,《江阴县志》记载它曾作为贡品进入临安皇宫。传说岳飞驻军江阴时,百姓特制此酥犒军,因便于携带、久存不坏而备受青睐。明代航海家郑和船队更将其作为远航干粮,小小酥饼竟见证过七下西洋的壮举。

马蹄酥的妙处在于其药食同源的智慧。主要原料面粉、麦芽糖、芝麻油中,暗含中医“补中益气”的理念。麦芽糖温补脾胃,芝麻油润肠通便,江南湿冷气候里,一块马蹄酥既是点心也是养生品。适宜脾胃虚寒者、体弱老人补充能量,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。

古法新传:十二道褶的匠心

制作正宗的江阴马蹄酥需经历五个精妙阶段。首先配制水油皮(面粉150g、猪油50g、温水60ml)与油酥(面粉100g、芝麻油50g),两者比例3:2是起层关键。接着进行六次三折开酥,每次折叠后冷藏醒面20分钟,这是形成128层酥皮的基础。第三步包入麦芽糖馅心,收口时拇指与食指要捏出12道褶,象征十二个月圆满。

去年深秋,我在江阴老师傅的指导下尝试开酥。当猪油与芝麻油混合的油酥在掌心融化,才发现温度控制如此玄妙——油温必须保持在18℃才能形成完美分层。最难忘的是捏制马蹄形状时,老师傅轻喝:“不是捏形状,是给面团按摩!”果然,力度稍重则破酥,稍轻则难以定型。最终烤制的成品虽不及老师傅的层次分明,但那麦芽糖从酥皮裂缝中渗出的琥珀色焦斑,竟有种笨拙的美。

江阴马蹄酥:千年酥香里的江南密码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文化回响:从螺蛳粉到奇石的美学共鸣

无独有偶,同在广西的柳州,螺蛳粉与奇石文化竟与马蹄酥有着奇妙呼应。柳州人将螺蛳的“丑味”化为至味,如同江阴人将平凡面粉点化成金玉之姿;而柳州奇石“瘦皱漏透”的审美,与马蹄酥层层绽放的酥皮异曲同工——都在诠释着中国人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。

刚出炉的马蹄酥需晾至60℃再品尝,此时麦芽糖呈半流质状态。保存时需用油纸包裹放入陶罐,忌用塑料袋密封。若复烤务必使用烤箱而非微波炉,才能重现酥脆口感。这个千年古镇将岁月揉进面团,让每道裂纹都成为时光的注脚。当齿尖突破层层酥皮触到温热的糖心,刹那间便懂了何为“至味在人间”。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