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石港饼:百年酥香里的荆楚记忆

频道:食谱 日期: 浏览:5

黄石港饼:百年酥香里的荆楚记忆

清晨五点的黄石港码头,江雾还未散尽,炉火却已映亮了几代人的脸庞。面粉与芝麻在铁锅中共舞,甜香穿透潮湿的江风,成为往来商船最熟悉的早安。这块直径不过三寸的酥饼,以黄石港为名,却用一百四十年的时光,将荆楚大地的甜糯鲜香烙进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。

一、江涛淬炼的百年茶点

清光绪年间,大冶糕点师刘合意偶得灵感,将面粉、糖稀、芝麻与橘饼揉合成团,创出"合意饼"。1914年,这款茶点沿长江水路上溯武汉参评,金黄的饼面让评委联想到黄石港的粼粼波光,"黄石港饼"由此得名。其甜而不腻的秘诀在于糖油配比——每斤面粉配三两麻油、四两糖稀,恰似江水的柔与刚。

在多次为社区家政培训班授课时,我发现学员最常犯的错误是过度追求酥脆。其实地道的港饼应当"酥中带韧",这需要严格控制烘烤时间。去年重阳节教老人制作时,七十三岁的陈奶奶告诉我:"小时候买港饼要凭票,现在能亲手做给孙子吃,这味道连着呢。"

黄石港饼:百年酥香里的荆楚记忆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二、五步唤醒古早滋味

步骤一:制皮。中筋面粉500克与280克温水揉成基础面团,覆盖湿布醒发半小时。此时将糖粉100克、麻油50克调成糖油浆,这是形成层次感的关键。

步骤二:制酥。低筋面粉250克与120克熟猪油搓擦成油酥面,揉捏至耳垂般柔软。记得去年教学员时,小李用力过猛导致油酥渗油,后来我们总结出"轻拢慢捻"四字诀。

步骤三:包酥。将油酥面包入水油皮,擀成长方形后三折,重复两次。这个步骤如同给饼胚穿上百层纱衣,也是港饼"千层酥"美誉的由来。

步骤四:成型。包入橘饼丁、冰糖粒的馅心,收口朝下擀成圆饼。刷上糖稀、沾满芝麻时,要像给婴儿盖被子般轻抚,确保每粒芝麻都立着嵌入饼面。

步骤五:烘烤。传统炭火炉需先烤正面3分钟,待芝麻微黄时翻面,再烤2分钟至饼腰微鼓。现代家用烤箱可设上下火180度,但需在旁观察,见饼面泛起"蟹壳黄"即出炉。

三、时光沉淀的食用哲学

刚出炉的港饼需晾凉再密封,否则水汽会软化酥皮。配茶时宜选茉莉花茶或恩施玉露,茶汤能中和甜度,凸显橘饼清香。作为湖北非遗美食,它不仅是茶点,更是探亲访友的伴手礼——去年我指导学员制作的伴手礼盒,至今还收到反馈说老人舍不得吃,要留着过年时"摆盘"。

当最后一道工序完成,芝麻香弥漫培训教室时,总能看到学员们举着手机记录成果。这块小小的酥饼,就这样带着长江的水汽与灶台的温度,从百年前的商埠码头,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。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