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江扬州炒饭:庐山云雾间的金玉满堂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九江扬州炒饭:庐山云雾间的金玉满堂

在九江这座拥抱着庐山云雾与白鹿洞书院墨香的古城里,一道看似寻常却暗藏乾坤的扬州炒饭,承载着南北饮食文化的交融史。清代盐商云集的扬州本是这道菜的起源地,而随着漕运枢纽九江的商船往来,炒饭技艺与本地“赣味”悄然结合——庐山石耳的清冽、鄱阳湖青虾的鲜甜,竟让这道原属淮扬菜系的炒饭,在江西北部焕发出独特生命力。

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

九江版的扬州炒饭延续了原版补中益气、调和五脏的功效,因选用庐山特产石耳与鄱阳湖虾仁,兼具清肺明目之效。软硬适中的米饭配以高蛋白食材,使之成为学生、体力劳动者及病后调理者的理想选择。在白鹿洞书院千年学脉的熏陶下,这道炒饭更被赋予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的饮食智慧——既满足口腹之欲,又暗合养生之道。

九江扬州炒饭:庐山云雾间的金玉满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金镶玉砌的烹饪协奏曲

1. 备料如备剑:取隔夜籼米饭500克,用庐山云雾茶汤浸润后拨散。九江特制腊肠、鲜笋、鄱阳湖虾仁各50克切丁,庐山石耳10克泡发,另备土鸡蛋3枚、青豆20克、香葱末若干

2. 蛋液织金缕:热锅冷油滑入打散的蛋液,在将凝未凝时快速划散,形成蓬松的黄金絮

3. 山海八珍汇:另起猪油烧热,依次爆香腊肠丁、虾仁、笋丁,待其渗出琥珀色油脂后加入石耳与青豆

4. 玉饭落银釜:倒入米饭中火翻炒,用锅铲垂直切入式拨散,让米粒在锅中跳跃如白鹿洞溪涧的浪花

5. 五味共和鸣:淋入生抽5克、庐山茶油10克,与所有食材充分融合

6. 金絮缀琼瑶:撒入炒蛋与香葱,颠锅三次使金玉相间,最后撒白胡椒粉点睛

记得去年深秋在白鹿洞书院旁的农家灶台试做时,我固执地选用新蒸的庐山有机米,结果炒出的饭粒黏连成团。经当地七旬老师傅指点才顿悟:隔夜米经过茶汤浸润重组淀粉结构,方能达到“粒粒分明却相拥”的至高境界。这种对食物分子结构的精准把控,恰似书院中“格物致知”的治学精神。

庖厨里的哲学思辨

火候掌控需如朱熹治学般张弛有度——猛火锁鲜时当如“博学之”,文火煨香时须似“审问之”。炒制过程最忌频繁翻动,这好比书院廊下踱步的学者,每一步都应沉稳从容。另需注意庐山石耳需提前用米酒醒发,方能激发出类似松茸的旷野香气。若替换虾仁为当地特产石鸡(棘胸蛙),则需延长滑油时间至肉质微卷,方得山珍本味。

当这盘镶嵌着金黄蛋絮、点缀着翡翠青豆的炒饭上桌时,仿佛将庐山云海、鄱阳湖波光、书院青瓦都收于尺盘之中。每一勺入口,先是感受到米粒在齿间迸发的茶香,继而腊肠的醇厚、石耳的清冽、虾仁的甘甜次第绽放,恰似在味蕾上重走了一遍九江的山水文脉。这道凝结着南北智慧的美食,不仅慰藉着现代人的脾胃,更成为连接千年书院文化与当代生活美学的味觉桥梁。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