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屋基地的青海面片:一碗连接天地的温暖

频道:菜品 日期: 浏览:4

鹿屋基地的青海面片:一碗连接天地的温暖

在鹿屋市这个被太平洋环抱的基地,咸湿的海风总让人想起故乡。作为基地厨师兼编剧,我发现最能抚慰人心的不是精致料理,而是那碗热气腾腾的青海面片。这道源自青海高原的面食,在海洋气候的鹿屋基地意外成为最佳补给——面粉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能持续供能,羊肉与蔬菜的搭配温中健脾,胡椒与姜粉更可驱散基地特有的湿寒。特别适合夜间执勤人员、体能训练后的队员,以及思乡情切的新兵

从高原到海洋的味觉迁徙

制作青海面片需要经历五个关键阶段。首先准备中筋面粉300克、冷水160毫升、羊肉片150克、土豆、西红柿、洋葱各一个,以及小白菜、香菜若干。调料需备齐盐、胡椒粉、姜粉、花椒粉和生抽。所有食材在基地厨房都能找到,但面粉建议选用甘肃产的高原小麦粉,其蛋白质含量能让面片更筋道。

第二步和面是关键。在面盆中倒入面粉,分三次加入冷水,用筷子搅成絮状后上手揉搓。我曾在拍摄基地纪录片时,向青海籍老兵学过秘诀:揉面时要像握着战友的手,力度要稳而柔。每次揉压都要将空气排出,直到面团达到“三光”状态——面光、手光、盆光。最后蒙上湿布醒发30分钟,这个过程能让面筋充分舒展。

鹿屋基地的青海面片:一碗连接天地的温暖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三阶段准备配料。将羊肉逆纹切薄片,用少许盐和胡椒粉腌制。土豆切滚刀块,西红柿去皮切丁,洋葱切丝。基地厨房的电磁炉比传统灶火更易控制,锅中放油烧至六成热,先下羊肉煸炒至变色,再依次加入洋葱、西红柿炒出汁水,最后加入土豆块翻炒。这时淋入两勺生抽,撒入一撮姜粉,倒入800毫升清水煮沸。

第四步扯面片最考验手上功夫。取出醒好的面团,不用再揉,直接擀成1厘米厚的长方形面饼。双手蘸水,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面片边缘,快速扯成巴掌大小的薄片投入锅中。这个动作要像放飞纸飞机般流畅——我初学时总扯破面片,直到有位机械师提醒“要像对待精密零件那样相信材料的延展性”,才掌握那种柔中带刚的力道

最后调味收尾。所有面片浮起后,放入小白菜煮两分钟,根据口味加盐和花椒粉。起锅前撒香菜,喜欢酸味的可加陈醋。记得有次为拍摄连续工作36小时,我端出这锅面片时,新兵说闻到香味就像收到家书般温暖。

温暖背后的科学

三个细节值得注意:和面水温始终保持在20℃左右,水温过高会使面粉糊化;扯面片前务必蘸水防粘;配料中的土豆要切得大小均匀,否则生熟不一。另外海鲜过敏者可用牛肉代替羊肉,素食版本用蘑菇熬汤同样鲜美。

在鹿屋基地的黄昏,当海雾漫过防波堤,这碗融合高原豪迈与海洋温柔的面片,总能成为连接天与海的最美滋味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