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宁鸟类环志站,炖一锅暖到心底的手抓羊肉

频道:食谱 日期: 浏览:5

在西宁鸟类环志站,炖一锅暖到心底的手抓羊肉

你们肯定想不到,我现在正蹲在青海西宁的鸟类环志站的小厨房里,对着咕嘟咕嘟冒热气的羊肉锅流口水呢!环志站的同事们整天追着候鸟跑,给它们戴脚环、记录数据,累得浑身发冷。这时候,一锅热腾腾的西宁手抓羊肉,比啥安慰都实在。这菜啊,可是我们西北人的“续命神器”,今天就跟你们唠唠怎么在这种特别的地方,做出一锅地道的西宁味儿

先说说这手抓羊肉的来历吧。它可不是随便发明的,跟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历史分不开。老早以前,牧民们逐水草而居,没那么多锅碗瓢盆,宰了羊就直接大块煮了,用手抓着蘸盐吃——简单、粗犷,但那个鲜嫩多汁啊,一下子就在西北传开了。这菜特别适合高寒地区的人,羊肉性温,能暖身子、补气血,像环志站这种常年在野外工作的团队,吃它最能驱寒抗疲劳。而且它蛋白质丰富,容易消化,老人小孩或者体弱的人吃了也好处多多。不过得提醒一句,羊肉偏温补,容易上火或者正感冒发烧的人,可得少吃点。

环志站版手抓羊肉详细教程

好了,废话不多说,咱们开做!环志站的厨房条件简单,但做这菜足够了。我总结了个五步法,保准你一次成功。

第一步:选肉和处理。做手抓羊肉,最好用青海本地的羔羊排或羊腿肉,带点肥肉更香。我这次用的是早上刚从市场买的新鲜羊排,大约2斤左右。先把羊肉剁成大块(别太小,煮了会缩水),然后泡冷水里半小时,拔掉血水。这步不能省,能去腥味——环志站的老张总说,就像给鸟环志前得先观察清楚一样,准备工作做足了,后面才顺利。

第二步:焯水去浮沫。把泡好的羊肉冷水下锅,加几片姜和一点料酒,开大火煮。水开后,表面会浮起一堆灰白色的沫子,用勺子仔细撇干净。这沫子就是腥味的来源,撇掉了,汤才会清亮。等沫子基本没了,就把羊肉捞出来,用温水冲一下备用。千万别用冷水冲啊,不然肉缩紧了,后面煮不烂。

在西宁鸟类环志站,炖一锅暖到心底的手抓羊肉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三步:炖煮羊肉。这是最关键的步骤!把焯好的羊肉放进一个大锅(环志站只有大铁锅,但够用了),加足量热水,水量要没过羊肉。然后放几段葱、几片姜,其他啥调料都别放——对,盐都不放!这是西宁手抓羊肉的精髓:清炖,吃原味。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盖上锅盖慢炖1到1.5小时。时间取决于羊肉的老嫩,用筷子戳一下,能轻松穿透就行了。

说到这儿,我得插一句自己的翻车经验。有一回我急着吃,火开太大了,结果水烧干了一半,肉还没烂透,最后汤稠肉硬,被同事们笑话“这羊肉跟被鸟啄过似的,啃不动”。所以千万耐心点,小火慢炖才是王道。环志站的王姐还教我个小窍门:炖的时候放一小截萝卜,能吸走些膻味,汤更甜。

第四步:调味和准备蘸料。羊肉炖好后,捞出来稍微晾一下。这时候再撒盐——要么直接撒在羊肉上,要么在碗里调个蘸料。经典蘸料很简单:蒜末、香菜末加盐,舀一勺热羊肉汤冲开就行了。喜欢辣的可以加点辣椒粉或油泼辣子。在环志站,大家口味不一,所以我总是分两碗,一碗原味一碗辣味。

第五步:摆盘上桌。把羊肉撕成合适的大小(或者直接用刀切),摆盘里,旁边放上蘸料。别忘了那锅羊汤!撒点葱花、香菜,每人盛一碗,热乎乎地喝下去,从喉咙暖到胃。我们通常就着烤馍或者米饭吃,在野外工作一天后,这么一顿简直能让人满血复活。

注意事项和小贴士

最后唠叨几句注意事项。首先,羊肉别选太瘦的,带点肥油才香。其次,炖煮过程中尽量别老开盖,免得温度变化影响肉质。还有,盐一定要最后放,早放了肉容易变柴。如果一次做多了,羊肉可以冷藏保存,汤别倒,第二天煮面或者泡馍都是一绝。

在环志站做这锅羊肉的时候,窗外总能看到候鸟飞过。想想看,我们在这吃着暖身的羊肉,那些戴了环志的鸟正往南方飞——食物把人和自然连在一起,这种感觉挺奇妙的。下次你们如果在寒冷的地方工作或旅行,不妨试试这锅简单又实在的手抓羊肉,保准让你吃得畅快淋漓!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