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掖搓鱼子:从河西走廊到剧院化妆间的暖心美味

频道:食谱 日期: 浏览:3

张掖搓鱼子:从河西走廊到剧院化妆间的暖心美味

嘿,朋友们!今天我要跟你们分享一道特别有意思的面食——张掖搓鱼子。你们知道吗,我既是厨师又是护士长,所以在剧院化妆间这种争分夺秒的地方,我总想给大家弄点既好吃又养胃的东西。搓鱼子这玩意儿,简直就是为这种场合量身定做的!

先说说它的来历吧。搓鱼子可是甘肃张掖的招牌面食,历史能追溯到丝绸之路那会儿。想象一下,骆驼商队穿越河西走廊,风沙大、时间紧,人们就需要这种能快速做出来、又顶饱的食物。它为什么叫“搓鱼子”呢?因为做出来的面条两头尖尖的,中间胖嘟嘟,活像小鱼儿,用手搓出来的,所以得了这么个可爱的名字。从营养角度来说,这面食主要是用小麦粉做的,富含碳水化合物,能快速补充能量,还容易消化。加上点蔬菜和肉,营养更均衡。特别适合像我们这种在剧院工作的人——演出前吃一碗,既能扛饿,又不会让胃太负担,演员们化妆换装间隙扒拉几口,浑身都暖乎乎的。

化妆间里的搓鱼子实战教程

好啦,现在手把手教你们怎么做。在剧院化妆间做这个,咱们得用有限的工具发挥无限创意!首先,准备材料:中筋面粉300克(普通面粉就行),水大约150毫升(看面粉吸水性调整),一小勺盐。配料嘛,可以随意——我常备点西红柿、鸡蛋、青菜,或者一些牛肉丝,有啥用啥。

第一步:和面。把面粉倒进一个大碗,加盐,慢慢加水,边加边用筷子搅成絮状。然后上手揉成光滑面团。记住,面要揉到“三光”——面光、手光、盆光。盖湿布醒20分钟。这时间正好可以去帮演员补个妆啥的。

第二步:搓条。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,切成小剂子,每个大概小拇指那么大。拿一个剂子,在案板上用手掌搓成细长条。对,就像玩橡皮泥一样!这里有个小窍门:案板上撒点干粉防粘,但别太多,不然搓不紧实。

说到这儿,我得插一句自己的经验。上次演出《茶馆》的时候,我在化妆间做这个,演王利发的那个演员老李好奇凑过来看。我让他试试搓条,结果他搓得粗细不均,有的像胖头鱼,有的像小虾米!我赶紧救场,告诉他秘诀:手心要稍微拱起来,用均匀的力度从中间往两头搓。后来他练了几次,居然搓得像模像样了,还开玩笑说这是他的“第二职业”。所以你们别怕失败,多试几次就顺手了!

第三步:搓鱼子。这是最关键的一步!取一根搓好的长条,用食指和中指夹住,在案板上轻轻一搓一压——嘿,一条小鱼就出来了!要多练习才能搓得又快又匀称。在化妆间做这个特别有趣,经常有演员围过来学,化妆台上摆满了一条条“小鱼”,场面可热闹了。

张掖搓鱼子:从河西走廊到剧院化妆间的暖心美味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四步:煮面。烧一锅水,水开下搓鱼子。等它们浮起来再煮两三分钟就熟了。捞出来过下凉水,会更筋道。

第五步:炒配料。趁着煮面的功夫,快速炒个配料。我通常用化妆间里的小电锅先炒香葱姜,下西红柿炒出汁,再加点青菜和预先炒好的鸡蛋。简单调味:盐、一点酱油就够了,毕竟演员们演出前不能吃太咸。

第六步:拌匀。把搓鱼子倒进炒好的配料里,翻拌均匀,让每条“小鱼”都裹上汤汁。香喷喷的搓鱼子就完成啦!

演出前的暖心小贴士

最后说几点注意事项。首先,和面时水要分次加,别一下子倒太多,不然面太软不好搓。其次,煮面时间别太长,搓鱼子比较细,煮过了就没嚼劲了。最重要的是卫生——在化妆间这种地方做饭,一定要把厨具和化妆品分开放,我每次都特意用不同颜色的保鲜盒区分开。另外,如果是给即将上场的演员吃,味道要清淡些,避免大蒜等刺激性强的配料,毕竟他们要和观众近距离接触呢。

记得有次演出前,一个新来的舞蹈演员因为紧张吃不下饭,我就用保温盒装了一小份搓鱼子给她。她吃了两口眼睛就亮了,说这小小的面条又暖和又治愈,后来每场演出前都来找我要“幸运小鱼”。你看,食物不只是填饱肚子,还能给人力量和安慰。

所以啊,无论是在广阔的河西走廊,还是在狭小的剧院化妆间,这小小的搓鱼子都能带来大大的满足。下次你在忙碌的间隙,不妨也试试做这个——把面粉变成一群活蹦乱跳的“小鱼”,让美食为紧张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!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