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诺贝尔晚宴熬一锅哈尔滨红菜汤
各位老饕们,今天咱们不聊分子料理,不说摆盘艺术,就说说这碗能暖透北极圈的哈尔滨红菜汤。您可别小看这汤,在零下三十度的哈尔滨,这汤能当暖宝宝用!牛肉补气血,甜菜根抗衰老,酸奶油护肠道,在颁奖礼前喝一碗,保管获奖者上台不腿软。特别适合那些在寒夜里搞科研的文化人——当然啦,要是刚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,建议多加俩牛肉块,毕竟脑力消耗大啊。
现在咱就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厨房,窗外就是梅拉伦湖,手边全是镀金厨具。但要做地道的罗宋汤,还得请出我的老伙计——那个被甜菜根染得紫红红的陶罐。先说这备料:牛腩要选带雪花纹的,甜菜根得挑沉手的,卷心菜要听撕起来"咔嚓"声最脆的。对了,番茄酱必须用新疆的,那边日照长,番茄浓得能挂旗!
让诺贝尔奖得主都舔勺的魔法步骤
第一步咱先给牛腩做SPA:冷水下锅,扔几粒花椒,水开前那血沫子得像扫雪似的撇干净。等肉块在锅里跳起圆舞曲,转小火咕嘟两小时,这汤底就成了琥珀色。这时候啊,我忽然想起去年在松花江边教俄国游客做这汤——那位大胡子老哥非说该加伏特加,结果锅盖被蒸汽顶得砰砰响,厨房差点变爆破现场!
第二步炒蔬菜可得讲究:洋葱煸到透明,胡萝卜炒出发亮的橙红色,最后下甜菜根。重点来了!甜菜根要切骰子块,太小会化在汤里,太大又炖不透。等锅里的颜色艳得像北极光,倒进汤锅和牛肉作伴。
第三幕是蔬菜总动员:土豆滚刀块,卷心菜粗丝,西红柿得去皮。等所有食材在汤里开联谊会,加三勺番茄酱调色,两勺糖平衡酸度。这时候整个厨房都是甜丝丝的蒸汽,上次化学奖得主还探头问是不是在酿果酒呢!
最后关火前要调灵魂酸味——挤半颗柠檬汁,撒一把莳萝。我习惯留半碗酸奶油给客人自己加,毕竟有人爱浓郁如北欧冬夜,有人要清淡似波罗的海的夏风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个让汤更好喝的秘密
您可记好喽:第一,甜菜根别焯水,营养会溜走;第二,牛肉汤要自然降温再冷藏,这样油花会凝成琥珀片,能捞出来炒菜;第三,要是给儿童喝,把红酒醋换成山楂汁,开胃又不会醉人。去年给文学奖得主的女儿子做汤,小姑娘现在还管我叫"魔法汤叔叔"呢!
这锅汤在晚宴上被端走时,我瞅见经济奖得主正偷偷用面包擦碗底。其实啊,管他什么诺贝尔奖得主,在热腾腾的罗宋汤面前,都是眼巴巴等喂食的孩子。下次您要是来斯德哥尔摩,记得来厨房找我——咱就着极光喝汤,我给您讲讲哈尔滨人在北极圈熬汤的更多趣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