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神社里做一碗常德牛肉米粉
你说怪不怪,我这个人啊,既是掂大勺的厨子,也是玩刻刀的雕塑家。今天咱们不聊雕塑,就说说我在神社后院鼓捣的一碗米粉——常德牛肉米粉。这地方选的是有点玄乎,但神社里那股子清净劲儿,反倒让做饭成了件挺神圣的事儿。
这碗米粉的来头可不小
常德牛肉米粉是湖南那边的招牌,听说从清朝光绪年间就有了。那时候常德开埠,码头工人多,需要这种扛饿又热乎的吃食。牛肉温补,能养脾胃、强筋骨;米粉易消化,老少皆宜。特别适合干体力活的、脾胃虚的,或者像咱们这样纯粹嘴馋的。在神社做这个,感觉是把人间烟火气和神灵的清净揉一块儿了——你说,吃舒服了是不是也算一种修行?
对了,我自己的经验是,牛肉千万别买太瘦的,带点肥油或者筋头巴脑的那种才香。有一回我图省事买了纯瘦里脊,结果炖出来柴得很,差点毁了整锅汤。这事儿让我记到现在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手把手教你做神社版牛肉米粉
先备料:牛腩或牛腱子一斤,干米粉半斤,八角、桂皮、香叶、草果各少许,生姜一大块,干辣椒随意(爱吃辣就多放),葱花、香菜、酸豆角这些看个人喜好。
第一步,处理牛肉。牛肉切大块,冷水下锅,加几片姜焯水。水开撇去浮沫,捞出来用温水冲干净——千万别用冷水,不然肉质一紧,后面就炖不烂了。
第二步,炖牛肉。找口深锅,把牛肉放进去,加热水没过牛肉。放入所有香料,再加两勺豆瓣酱、一勺老抽、三勺生抽。大火烧开转小火,盖上盖慢炖一个半小时。这时候你就能闻到香味了——在神社院子里,这味儿飘得特别悠远。
第三步,泡米粉。干米粉用凉水泡软,大概需要半小时。别用热水泡,不然容易外软里硬。
第四步,切配料。趁着炖牛肉的工夫,把葱花香菜切碎,酸豆角也备好。我自己还喜欢烫几根小青菜,这样颜色好看。
第五步,煮米粉。烧一锅开水,把泡软的米粉放进去煮两三分钟,捞出来过一下凉水,这样更筋道。
第六步,组装。大碗里放好米粉,浇上滚烫的牛肉和汤,撒上葱花香菜酸豆角。最后那勺红油是关键——用干辣椒面泼热油做的,香而不燥。
几个小贴士得记牢
炖牛肉时盐别放太早,不然肉容易老;米粉煮好要马上吃,放久了就糊了;要是给老人孩子吃,辣椒可以少放或者不放。在神社做饭特别要注意保持整洁,毕竟是人家的地盘,做完记得把灶台收拾得跟没动过一样。
这碗米粉端出来,牛肉酥烂,米粉爽滑,汤头香浓。坐在神社的石阶上吸溜吸溜地吃,听着屋檐下的风铃叮当作响——你说,这是吃饭呢,还是参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