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道传承百年的濮阳美味,到底藏着什么秘密?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这道传承百年的濮阳美味,到底藏着什么秘密?

说起濮阳美食啊,就不得不提泗阳膘鸡这道特色菜。您可能第一次听说这名字会纳闷——既不是鸡肉,也不是膘肉,怎么就起了这么个名儿?其实啊,这道菜跟东北庄杂技一样,都是咱濮阳人智慧与手艺的结晶。相传清朝年间,有位泗阳籍的厨子在濮阳府当差,见当地人爱吃肉却嫌油腻,就用猪肉和红薯淀粉创出这道形似鸡块、晶莹剔透的菜肴。后来这道菜在婚丧嫁娶的宴席上特别受欢迎,渐渐就成了濮阳的招牌菜

这膘鸡看着像水晶糕,吃起来却别有洞天。猪肉的丰腴被淀粉中和后,变得爽滑不腻,特别适合消化不好的老人和孩子。夏天拌上蒜汁开胃,冬天烩进热汤暖身。去年我在濮阳老街见过八十岁的李奶奶,她说"家里孙子不爱吃饭,就爱拿膘鸡蘸醋,能扒拉两碗米饭"。

亲手复刻这道传统美味

上个月我特意跑到濮阳跟着老师傅学艺。首先要选肥三瘦七的前腿肉,记得那天肉铺老板听说我要做膘鸡,还特意提醒:"绞肉时别太碎,留点颗粒感才够味。"这个细节在菜谱上可找不到。红薯淀粉要用本地产的,颗粒稍微粗些,做出来更筋道。

具体做法分六步:第一步备料,猪肉糜500克配300克淀粉,另需葱姜水半碗、五香粉少许;第二步调馅,把葱姜水慢慢搅进肉馅,就像打饺子馅那样顺时针搅上劲;第三步和粉,淀粉加温水揉成面团,这个水温特别关键——我第一次用开水直接烫,结果淀粉瞬间糊化,根本没法成型。后来老师傅教我用60℃左右的热水,边倒边搅,能捏成团又不粘手才算合格;第四步是包制,取面团压成面皮,包入肉馅像包汤圆那样收口;第五步蒸制,水开后中火蒸40分钟,记得在笼屉上刷层油防粘;最后一步是定型,蒸好放凉再切片,这时候的膘鸡透如琥珀,能看见里面粉色的肉馅

这道传承百年的濮阳美味,到底藏着什么秘密?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这些小窍门让你少走弯路

要说注意事项啊,最要紧的是淀粉和水的比例。太稀了蒸出来发黏,太干了容易开裂。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就翻车了——切片的膘鸡碎成好几块,只能改刀做成膘鸡丁炒菜。另外蒸的时候千万别掀锅盖,不然突然遇冷会回缩。切膘鸡的刀要沾凉水,这样切出来断面更光滑。

现在有些新派做法会加鸡蛋清或者山药泥,让口感更嫩滑。不过老濮阳人还是认传统配方,就像东北庄的杂技演员说的"基本功练好了,花样自然就来了"。每次看杂技演员在高空翻飞,总会想起这道看似简单却暗藏功夫的膘鸡——都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,才能达到举重若轻的境界

做好的膘鸡能放冰箱冷藏三天,切片后可以凉拌、爆炒、做汤。我最爱的是酸菜膘鸡锅,滚烫的酸汤里膘鸡吸饱汤汁,咬下去会在嘴里轻轻爆开。要是您来濮阳,除了看东北庄的杂技表演,千万别忘了尝尝这道凝聚着当地人生活智慧的美味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