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自贸港做一碗天门黄潭米粉,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

频道:食谱 日期: 浏览:3

在自贸港做一碗天门黄潭米粉,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

记得刚来海南自贸港那会儿,每天看着集装箱起起落落,心里却空落落的。直到在骑楼老街的巷子里尝到那碗黄潭米粉,滚烫的汤汁顺着喉咙滑进胃里,突然就明白了——在这座充满机遇的城市,最抚慰人心的还是那口地道家乡味。

米粉里的千年故事

这道看着朴素的米粉,其实藏着1500多年的历史。传说古时候天门连年水灾,有个叫黄潭的姑娘把仅存的米磨成浆,用荷叶卷成筒蒸熟,分给逃难的乡亲。没想到这种米制品特别顶饱,还能补充体力,慢慢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黄潭米粉。在湿热的海南,这碗米粉特别适合熬夜加班的码农、刚健身完的年轻人,米浆本身养胃,配上骨汤更能恢复元气。

上个月接待个从迪拜来的客户,吃完牛排非要找解腻的食物,我二话不说带他去吃黄潭米粉。看着他嗦完粉连汤都喝光,第二天就签了合作协议——你看,美食才是最好的商业语言

在自贸港做一碗天门黄潭米粉,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自贸港版黄潭米粉教程

在自贸港做这道菜有个好处:进口的泰国香米和本地桥头富硒米随便选,我试过用两种米按1:3混合,口感特别筋道。具体做法分享给大家:

1. 泡米要讲究:两种混合米泡6小时,水面浮起的杂质要捞干净。上次我赶时间只泡了3小时,磨出来的米浆明显有颗粒感。

2. 磨米加秘诀:按1斤米配1.2斤清水的比例,加点盐搅匀。这里教个小窍门——加半勺自贸港特产椰浆,成品会带若有若无的椰香

3. 蒸粉看火候:托盘刷层薄薄的海南胡椒油,倒2mm厚米浆。水沸后蒸3分钟,见到表面起泡就熟透。

4. 切条有手法:趁热卷起来切1cm宽,凉了会变硬。我习惯切完抖散晾5分钟,让水汽挥发。

5. 熬汤是灵魂:猪筒骨焯水后,加两片海南黄灯笼椒提鲜,小火慢炖3小时,最后撒一把虾皮。

6. 组合见真章:碗底铺焯过水的豆芽,码上米粉,浇滚烫骨汤,别忘了加一勺自贸港特色的红葱头酥

三个关键点要记牢

第一次做的朋友注意了:第一,磨米宁可多磨两遍也别偷懒,有次我用破壁机快档打磨,结果米粉毫无韧性;第二,蒸盘每次都要重新刷油,有回我连续蒸第二盘没刷油,整张粉皮都粘住了;第三,骨汤熬制中途千万别加水,实在要加只能加热水。

现在我的厨房正对保税仓库,每当看见落日映在集装箱上,就会煮碗黄潭米粉。在这座用速度定义的城市里,是这碗需要慢工出细活的美食教会我:有些传承,值得用时光慢慢熬煮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