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热气球上做温州鱼丸是种什么体验?
朋友们,你们能想象吗?我正悬在300米高空的热气球篮筐里,手里捏着雪白的鱼蓉,底下是缓缓移动的田野。这大概是最疯狂的厨房了——炉火是现成的丙烷喷灯,砧板用磁吸固定在栏杆上,而调味料罐全都系着安全绳。今天要做的这道温州鱼丸,可是跟着我飞越了三大洲的拿手菜。
会跳水的鱼丸子
温州鱼丸和别的鱼丸最大的不同,就是它从来不是圆滚滚的。正宗的温州鱼丸总带着小尾巴,像一弯弯月牙。传说南宋时期,温州有位渔夫妻子为让出海丈夫吃到不滚落的鱼丸,故意捏成不规则形状,没想到煮出来格外弹牙。这鱼丸用的是鮸鱼或者马鲛鱼,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-3,对心脑血管特别友好。上次给健身教练朋友做了一锅,他直接端着锅蹲在厨房吃完了。
在热气球上做菜最怕突然起风。记得有次在土耳其上空,我刚把鱼茸刮进锅里,热气球突然上升,鱼丸汤差点变成瀑布。现在我都把汤锅卡在专用支架上,就像这样——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看见汤锅边沿那个C形卡扣了吗?这是特意找德国工匠定制的。飘在云端的制作秘籍
1. 选鱼要有心眼:最好选两斤左右的鲜鮸鱼,鱼鳃鲜红鱼眼透亮。在热气球上处理鱼有个诀窍——先把鱼绑在料理台不锈钢杆上,这样刮鳞时鱼不会乱跳。
2. 刮鱼茸像弹钢琴:用不锈钢勺顺着鱼刺方向刮,发出"沙沙"声就对了。上次在圣托里尼上空遇到气流,我愣是单膝跪地完成了这步,鱼茸半点没洒。
3. 关键加水像打太极:分三次加冰盐水,每次都要等鱼茸完全吸收。在高空水分蒸发快,我通常多加半勺水。
4. 摔打要有节奏:左手护住盆沿,右手快速翻搅。这个动作能让鱼胶蛋白充分释放,听着"啪嗒啪嗒"的声音,就知道成功了。
5. 定型靠腕力:用调羹舀起鱼茸,在碗边轻轻一磕就形成月牙状。注意要让鱼丸浮在80℃的水面而不是滚水里,这样才嫩。
6. 汤底要玩花样:我常用干贝+蛏子熬的高汤,在热气球上熬汤要盖两层锅盖,不然鲜味全飞走了。
三个致命细节
千万别用搅拌机打鱼茸!我在迪拜试过一次,成品像棉花糖。还有煮汤时千万别让气球降得太低,上次在稻田上空突然下降,柳絮全掉汤里了。最后记住煮好的鱼丸要立刻泡冰水,我在热气球上常备保温罐装液氮,呲啦一声瞬间定型。
当热气球穿过晨雾,舀起一勺浮着香芹末的鱼丸汤,那种鲜味能让人忘记自己飘在空中。这大概就是温州人常说的"鲜得掉眉毛"吧?不过在高空,可能连眉毛都追不回来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