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原上的武汉热干面:当游牧灶台飘起芝麻香
你们可能觉得在蒙古包旁边做热干面很离谱对吧?去年我在内蒙古定居点教牧民做面食时,发现他们囤积了大量耐储存的碱水面和芝麻,这不就是热干面的灵魂吗?于是我把武汉早餐之王搬到了草原牧场。
从长江码头到草原牧场
这面可是有来头的。上世纪30年代武汉码头工人用碱水面烫几秒,拌芝麻酱扛饿,后来加了辣萝卜丁和香油,变成风靡全国的早餐。在草原上特别适合放牧人——芝麻酱补钙,碱水面耐消化,辣萝卜驱寒,一碗下肚能顶半天放牧的消耗。家里有干体力活的、上学娃、老人都适合,不过胃酸多的要少放碱水面。
记得第一次在牧民巴特尔家做示范,他家铜锅代替了深口锅,我特意把烫面时间延长到1分半。结果捞面时发现面芯发硬,这才意识到高原沸点低!后来改成两次烫面法:先烫1分钟晾凉,吃前再烫30秒,面条就弹牙了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草原版热干面制作全攻略
**步骤1:备料变形记**
主料:碱水面(游牧区买不到就用挂面加1克食用碱煮)
酱料:芝麻酱3勺、香油2勺、酱油1勺、盐半勺
配料:腌胡萝卜丁代替辣萝卜,草原野韭菜花代替香葱
工具:铜锅代替深锅,蒙古袍下摆当沥水布(开玩笑的)
**步骤2:调酱是关键**
芝麻酱加香油顺时针搅,出现漩涡纹路时少量多次加温水。我在草原发现个秘诀:用温羊奶代替水,酱汁更醇厚!调到能直线流淌就停手。
**步骤3:煮面看天时**
水沸后抖着下面,像牧马人甩套马杆那样散开。平原煮1分钟,高原要加时。煮到面条微微透白立即捞,千万别煮全熟!
**步骤4:控水定乾坤**
捞面要快准狠,在寒风里抖七八下,让面表面收干但内部保留水分。游牧民族会用的笊篱特别好控水。
**步骤5:拌油防粘连**
趁热淋香油,像给马背抹油那样均匀。用长筷子从底向上挑拌,让每根面裹上油光。
**步骤6:组装的艺术**
先浇酱汁快速拌匀,再撒配料。草原版我会加炒糜子粒增加脆感,最后一定要配奶茶解腻!
三个翻车预警
1. 芝麻酱别用开水调,会结块!像我第一次用滚烫的奶茶直接冲,结出豆腐脑状颗粒
2. 煮面水要宽,草原用雪水煮面记得多放盐
3. 拌好10分钟内吃完,否则面条会吸收酱汁变胖
现在定居点的牧民们早上出牧前,都会用保温罐带热干面。巴特尔说这比啃干馍带劲,连武汉来的支教老师吃了都震惊——草原版热干面居然带着风的味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