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空也能吃上地道厦门沙茶面?宇航员训练中心的秘密食谱大公开!
朋友们,你们能想象在宇航员训练中心闻到沙茶酱香是种什么体验吗?上周我给航天员做营养餐研发时,突然特别想念老家厦门那碗热腾腾的沙茶面,干脆在失重模拟厨房里复刻了起来。没想到几位正在训练的航天员循着香味就找过来了,说这味道比太空食品香一百倍!
这碗让航天员都流口水的面到底什么来头?
厦门沙茶面可是南洋华侨带回来的"混血美食"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闽南渔民把东南亚的沙嗲酱改良成沙茶酱,用花生酱和椰浆中和了辛辣,加入虾干、鱼干熬汤,最终成了这碗橙红浓稠的招牌面。要说它的功效啊,高蛋白汤底特别适合需要补充体力的人群,海鲜和花生酱里的锌元素能增强免疫力,香辛料还能促进食欲——这对在太空容易味觉迟钝的航天员简直是救星!
记得第一次在宇航厨房做沙茶酱时,我发现失重环境下香料粉到处乱飞,只好把研磨机塞进密封袋操作。有次虾高汤在低温烹饪时差点飘出锅,幸亏及时用磁吸锅盖扣住了。这些经验让我总结出太空版沙茶面三要诀:液体原料必须增稠,固体食材全部切块,操作全程得用磁吸厨具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零失败沙茶面教程来了!
第一步熬汤底要用北极甜虾干,这种虾鲜味足且低钠。在宇航中心我们用的是密封汤包,家里制作就把虾干、鱼骨、猪大骨冷水下锅,煮沸后转小火咕嘟40分钟,记得撇净浮沫。
第二步炒制沙茶酱是关键。花生酱要用温油化开,加入三十多种香料磨成的沙茶粉,我习惯放勺厦门特有的巴浪鱼粉提鲜。在太空舱里我们改用膏状花生酱,省去乳化步骤。
第三步煮面有讲究。碱水面要煮到七分熟就捞起,过冰水能让面条更弹牙。在训练中心我们用抗断裂的太空面条,煮好后要立即用酱料拌匀防止粘连。
第四步组合食材时,建议把豆芽、猪肝沿碗边码放,鱿鱼圈和虾仁堆在中间。淋汤前在碗底埋两片柠檬,喝汤时会有惊喜的清新感。
第五步浇汤手法很重要!勺子要贴着碗边缓缓注入,最后那勺红油要正好落在面条中央。在模拟舱里我得用长柄挤压瓶来精准控制汤汁落点。
这几个雷区千万别踩
沙茶酱开封后一定要冷藏,上次我把酱料放在模拟舱常温环境才三天就结块了。煮虾汤时切忌放味精,海鲜本身的鲜味足够迷人。给航天员做的版本要去掉花生酱,不过咱们在地面吃还是要保留这灵魂配料。最后提醒,痛风患者可以把海鲜汤底换成菌菇汤,同样鲜美哦!
现在这碗沙茶面已经是宇航员心理疏导的指定餐了,有个辽宁籍的航天员说每次训练到极限时,这口热汤总能让他想起地球的烟火气。其实食物从来不只是果腹之物,那碗飘着花生香的橙红汤汁里,熬煮着我们对这个蓝色星球的全部眷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