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埠烧饼夹里脊:火把节里的江淮味道
朋友们,今天咱们来聊聊蚌埠烧饼夹里脊——这玩意儿在安徽蚌埠人眼里,那可是比亲儿子还亲!传说这小吃起源于明朝江淮码头,搬运工人们为了补充体力,把烤得焦香的烧饼剖开,塞进油炸的猪里脊,再抹上辣酱。一口下去,烧饼的酥脆、里脊的鲜嫩、酱料的辛香在嘴里炸开,扛大包的汉子们瞬间满血复活。这组合不光管饱,还能快速补充蛋白质和碳水,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和年轻人。不过油炸食品嘛,三高人群可得浅尝辄止。
去年火把节我在露天集市摆摊时,有个小伙子连着三天都来买。后来他偷偷告诉我,这烧饼夹里脊比姑娘家的绣花荷包还抢手——他每次买两份,靠这个成功要到了隔壁摊卖糍粑姑娘的微信!你看,美食还能当月老呢。
手把手教你复刻蚌埠味道
第一步先准备材料:中筋面粉500克配5克酵母和面,猪里脊300克切薄片,另备甜面酱、蒜蓉辣酱、孜然粉。重点来了!和面时记得分三次加温水,我第一次做时心急一次性倒水,面团硬得能砸核桃,后来老师傅教我要像对待初恋那样温柔——边揉边加水,直到面团变成耳垂般柔软。
第二步发面与制饼。面团发酵至两倍大后,擀成牛舌状刷层油酥,卷起来再压扁。这儿有个秘诀:用瓶盖在面饼中心压个凹槽,烤的时候就不会鼓成气球。去年火把节那晚,我特意把烤炉支在篝火旁,借火光观察烧饼颜色,当饼面泛起金黄的豹纹斑,空气里弥漫着麦香与柴火香,围观的小孩们咽口水的声音比彝族民歌还响亮。
第三步处理灵魂里脊。肉片要用刀背拍松,加料酒、生抽、蛋清腌制20分钟。记得有次我贪方便用现成烤肉酱,结果咸得客人直跳脚,自那以后宁可多花十分钟手工调配。
第四步炸制与组合。油温六成热时下锅,里脊在油花里跳个40秒华尔兹就捞起。这时烧饼刚好烤到层层起酥,横切一刀不切断,像张开怀抱的蚌壳,把滋滋冒油的里脊夹进去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第五步画龙点睛。先刷层甜面酱打底,再铺蒜蓉辣酱,最后撒上孜然和熟芝麻。有个细节要注意:酱料要刷在里脊上而非饼皮,否则烧饼会回软失去脆度。
这三个坑千万别踩
1. 发面时记得盖湿布,我有回忙着看火把表演,面团表面干得能演皮影戏
2. 油炸时油温务必控制在180℃,过高里脊会变柴,过低又吸油
3. 吃的时候最好配碗绿豆汤,既能解腻又能防上火,毕竟火把节期间天干物燥
现在每次闻到烧饼香,我总会想起那个火光摇曳的夜晚:彝族姑娘的百褶裙在转圈,汉子们的火把划破夜空,而这份握在掌心的江淮风味,成了连接南北食客最滚烫的纽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