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洪水淹没区熬一锅定安骨头汤

频道:食谱 日期: 浏览:3

在洪水淹没区熬一锅定安骨头汤

记得去年在广东救灾时,洪水把菜市场泡得只剩屋顶。我们支起大铁锅的临时厨房里,有个浑身湿透的老伯从塑料袋里掏出几根猪脊骨:"这是俺们定安人的法子,喝了能暖到脚底板。"

这锅汤的百年故事

定安骨头汤其实是海南定安县的民间智慧。早年渔民在台风季常被困在船上,就用猪骨加当地特有的胡椒根熬汤驱寒。后来发现这汤不仅能防感冒,对恢复体力特别管用。现在成了产妇术后、体力劳动者的必备品

在洪水环境里,这锅汤有三个妙处:一是取材简单,有骨头和姜就能做;二是能预防灾后常见的风寒湿气;三是大锅熬煮能同时供应多人。上周在韶关安置点,我们就是用三十斤牛骨熬了五大桶,让200多个受灾群众都喝上了热汤。

在洪水淹没区熬一锅定安骨头汤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洪水里的特别做法

第一步:找食材

这时候别追求完美。猪骨牛骨都行,我们甚至用过救援队带来的罐头猪软骨。关键要焯水——洪水环境细菌多,把骨头和3片姜冷水下锅,煮到浮沫漂起来。记得在灾区要用瓶装水,生水可能被污染。

第二步:搭建简易灶台

找两个砖头架起铁锅,保持底部通风。那次在清远,志愿者小陈用半截汽油桶改的炉灶,火候特别稳。记住锅盖要留缝,不然汤会扑出来。

第三步:熬足时辰

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至少要咕嘟两个小时。我习惯在锅边拴根红绳记时,每半小时添次热水。灾区燃料紧张,可以集中熬汤时顺便烧消毒用水。

第四步:巧用配料

正常情况下该加枸杞红枣,但救灾时有什么加什么。上周我们找到几包泡面里的脱水蔬菜,撒进去顿时有了荤素搭配。关键调味是胡椒——能杀菌驱寒,每次加小半瓶盖就行。

第五步:安全分装

用长柄勺舀汤前,所有碗筷必须用开水烫过。在汕头那次,我们发明了"流水线分汤法":第一个人发碗,第二个舀汤,第三个递馒头,避免重复接触。

我的翻车经验

去年在广西救灾时犯过傻——想着省燃料用高压锅快速熬汤,结果完全不是那个味。后来当地阿姨说:"骨头里的胶原蛋白要慢慢哄出来的呀!"现在哪怕再忙,我也坚持用文火慢炖。还有次半夜暴雨,没给汤锅搭雨棚,第二天表面结了层雨水,只好含泪整锅倒掉。

这些坑千万别踩

1. 别用浑浊的洪水洗锅,我们带去的过滤装置要先处理用水

2. 孕妇喝的话胡椒减半,上次有个准妈妈喝太多辣得直咳嗽

3. 熬汤时别离开超过10分钟,有次我去搬物资回来汤都熬成糊底了

4. 剩下的骨头可以晒干磨粉,当调味料拌救济粮很香

现在每次看到灾民捧着碗蹲在锅边等汤的模样,就想起定安老伯的话:"天灾无情,但胃暖了,心就稳了。"这锅在废墟上冒热气的汤,比什么山珍海味都珍贵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