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草原奶茶遇上北大东岛渔港

频道:菜品 日期: 浏览:4

当草原奶茶遇上北大东岛渔港

你们知道在渔港的咸腥海风里喝一碗内蒙古炒米奶茶是什么体验吗?那天我在北大东岛的码头边支起锅灶,看着远处渔船归港,突然就想把草原的粗犷和海洋的辽阔揉进一锅茶汤里。这种奶茶可不是普通饮品,炒米提供的慢速释放碳水能让渔民在风浪中保持体力,砖茶里的茶多酚能解海鲜的寒凉,热乎乎的奶香还能驱散海边的湿气。特别适合常年在海上作业的人、容易手脚冰凉的姑娘,或者像我们这种在渔港拍纪录片连着熬夜的团队

海浪声里的草原秘方

先说说我的独家准备经验吧。去年在锡林郭勒跟着牧民做奶茶时,他们教我要用指甲能掐出印子的干茶砖,但渔港湿度大,我得把茶叶铺在渔船引擎盖上烘十分钟——这个土法子还是老渔民教的,说引擎余热能把潮气逼走。奶子我用的是船运来的袋装鲜奶,虽然不如草原铜锅煮的醇厚,但胜在带着海路的鲜活气息。最妙的是炒米,我在渔市角落找到家杂货铺,老板娘听说要做蒙古奶茶,竟从柜台底下摸出用渔网线捆着的炒米袋子,说这是她嫁到内蒙古的妹妹寄来的。

当草原奶茶遇上北大东岛渔港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五步还原渔港风味

第一步:炒米得用渔港特有的铁锅干焙。把锅架在码头废弃的油桶改的灶台上,中小火翻炒金黄的炒米,等到噼啪声像浪花拍岸般密集时就撒半把海盐——这是我跟船上厨子学的,能让炒米带点若有若无的咸鲜

第二步:煮茶讲究水火相济。掰碎茶砖放进滚水时,要学渔民炖鱼汤那样让水保持"冒蟹眼泡"的状态,煮到茶汤变成棗红色,这时候捞起浮沫的动作要像收渔网般轻巧。

第三步:撞奶是关键转折。把鲜奶沿着锅边绕圈倒入,会形成很像浪花纹路的奶花,等白色漩涡吞没茶色时立即撤火,用余温让茶奶融合。

第四步:调味要有海陆交融的智慧。加盐巴时我把蒙古铜勺浸了遍海水再舀盐,这样带入的微量矿物质能让奶茶更挂喉。最后撒炒米时要像给甲板撒防滑沙那样均匀。

第五步:盛碗时我找了渔船用的防滑钢碗,先舀半碗炒米垫底,再冲入滚烫奶茶,听着炒米发出的滋滋声像极了海鸥鸣叫。

那些翻车教我的事

有次我在渔船上直播制作,遇着风浪颠簸,没握稳盐罐倒多了,急中生智挤了半颗柠檬进去,意外发现酸咸搭配竟有生蚝汁的风味。还有回炒米受潮,我把它铺在渔网筛子里挂在桅杆上晒,结果海鸥叼走大半——现在我都会用不锈钢盆倒扣着晾晒。要是遇到奶茶结皮,别学餐厅直接撇掉,渔港老厨教我用木桨搅打几下,奶皮就会融回汤里增加厚度。最后提醒各位,煮茶的锅千万别沾过鱼腥,我有次偷懒用了煮过鱼汤的锅,那锅奶茶喝起来像海鲜奶昔,整整三天嘴里都飘着诡异的海产味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