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戏剧排练厅里做一道北京风味的蚂蚁上树
你们肯定想不到,我今儿个居然在戏剧排练厅的休息室里架起了锅灶!这事儿说来也挺逗——我们正在排练一出老北京题材的话剧,演员们总抱怨外卖吃腻了,我寻思着不如露一手。正好角落里有电磁炉,储物柜里翻出落灰的炒锅,干脆来道接地气的"蚂蚁上树"。
这道菜的名字可太有意思了,第一次听的人准会吓一跳。其实它跟真蚂蚁半毛钱关系都没有,说的是肉末粘在粉丝上,看着像蚂蚁在树枝上爬。传说还跟关汉卿有关系,元代那会儿有个穷书生,买不起肉,就把仅有的碎肉沫和粉丝一起烧,邻居看见就问"你这蚂蚁爬树上咋能吃?"后来这道菜反而成了百姓家的宝贝。
为什么排练厅里最适合做这道菜
你们知道吗?蚂蚁上树特别适合咱们演戏的人。粉丝容易消化,肉末补充体力,豆瓣酱开胃,演员们排练累了吃这个最舒服。而且做起来快,十分钟就能出锅,趁着换场间隙就能搞定。上次演贵妃的那个姑娘低血糖,吃完立马就来精神了。
说到具体做法,我可是在排练厅练出经验来了。首先备料就特别简单:红薯粉丝一把(千万别用龙口粉丝,太细容易糊)、猪肉末三两、郫县豆瓣酱一勺,再来点葱姜蒜。这些材料随便哪个菜市场都能买到,我通常都是早上来排练时顺路捎来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我在排练厅总结的独门步骤
第一步得先把粉丝用温水泡上,这个时间刚好能去盯一场戏。记得有回我正给男主角说戏,完全忘了泡着的粉丝,等想起来时都泡发了半小时。结果发现反而更好——粉丝充分吸水后,炒的时候不容易粘锅。这个意外发现现在成了我的固定流程。
第二步炒肉末时要注意,排练厅的电磁炉火候不稳定。得先把锅烧得微微冒烟再倒油,这样肉末下锅瞬间就会变白。等肉末炒到滋滋冒油花,加一勺豆瓣酱炒出红油,那香味飘出来,能把隔壁排练的演员都吸引过来。
第三步是关键,得沿着锅边淋料酒。上次我正做着呢,有个演员突然跑来对词,手一抖把料酒倒多了。没想到歪打正着,多煮会儿反而让粉丝更入味。现在我都故意多放半勺料酒,让酒精彻底挥发后留下醇香。
最后收汁时别走开,有次我忙着帮人改台词,汁收得太干,粉丝在锅里抱成一团。后来想了个招,留少许汤汁装盘,余温会继续吸收汁水。撒上葱花时,青翠的绿色衬着红亮的粉丝,在排练厅的灯光下特别好看。
几个要命的小细节
千万记得粉丝不能泡太久,二十分钟足够。要是泡发了直接下锅,吃起来就没嚼劲了。另外豆瓣酱本身很咸,基本不用再加盐。上次新来的场务非要加酱油,结果咸得演员们下午排练直喝水。
说真的,在排练厅做饭和在厨房完全不同。你得随时应对突发状况——可能正炒着菜呢,突然要帮忙搭戏;或者刚起锅,导演就喊开会。但正是这种忙里偷闲做出来的味道,反而带着股烟火气的生活质感。昨天女主角还笑着说,这锅蚂蚁上树比道具组的假饭菜香多了,闻着就入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