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佳木斯冷面遇上嵖岈山猴趣
你们知道在驻马店嵖岈山景区门口吃佳木斯冷面是啥体验吗?去年夏天我顶着四十度高温爬完"石猴院",汗流浃背时来了一碗冰镇冷面,那感觉简直比孙悟空吃到蟠桃还痛快!这种源自黑龙江的朝鲜族美食,如今在河南的西游文化圣地扎了根,成了当地人消暑的"法宝"。
冷面里的百年迁徙史
佳木斯冷面其实是朝鲜族移民的智慧结晶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从朝鲜半岛迁徙到黑龙江的同胞,把传统冷面改良成适合北方气候的版本。用当地小麦粉替代朝鲜的荞麦粉,加入苏打水增加韧性,再配上东北人最爱的酸甜口汤汁,慢慢就成了"东北朝鲜族冷面"的代表。三伏天来上一碗,不仅能解暑降温,里边的辣白菜还能开胃健脾,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和食欲不振的上班族。上次看见景区挑山工大叔连吃两碗,他操着河南话笑道:"这比俺们摘的野山楂还解乏!"
记得我第一次在家复刻时,把煮好的面条摊在风扇前狂吹,结果面条全都黏成了面饼。后来才发现得边吹边抖,还要刷层香油隔离。现在我都提前两小时煮面,用冰矿泉水反复揉搓,这样面条才会QQ弹弹不粘连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手把手教你做会呼吸的冷面
准备材料得讲究个"南北融合":东北冷面干面条200克(网购很方便),驻马店小磨香油必不可少,再备上煮鸡蛋、黄瓜丝、酱牛肉片、苹果梨子丝,调味需要白醋、白糖、生抽、姜蒜水。
第一步熬汤是灵魂:清水加洋葱块、苹果核、牛肉粉煮15分钟,过滤后加1:1的白醋和白糖,记得放少许盐平衡甜度。等汤凉透再放进冰箱,一定要冰到起白雾才够味。
第二步煮面要精准:水开下面煮90秒立即捞起,在流水下揉搓洗掉黏液,这步能让面条更爽滑。我试过用嵖岈山矿泉水冲洗,面条果然带着些许清甜。
第三步冰镇是关键:洗好的面条泡进冰矿泉水,加两勺白醋保持弹性,浸泡10分钟就像给面条做了个SPA。
第四步组装有顺序:碗底先铺黄瓜丝,捞出面条盘成鸟巢状,依次码放牛肉片、水果丝、对半切的煮鸡蛋,最后撒上白芝麻。
第五步注入灵魂:缓缓倒入冰镇汤汁,没过面条两指高,淋半勺香油增香,爱吃辣的再加勺朝鲜辣酱,此刻汤汁撞击冰块的声音简直天籁!
这些坑我帮你踩过了
千万别学我第一次把热汤直接浇在冰块上,温度骤变会让碗裂开!现在我都用耐高温的玻璃碗。面条煮好如果来不及马上吃,可以拌点香油放冷藏,但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。要是给老人孩子吃,记得把冷面汤回温到10度左右,避免刺激肠胃。上次我姑妈吃完胃不舒服,后来改成午饭后吃就没事了。
如今在嵖岈山脚下的冷面摊,经常能看到边吃面边看《西游记》连环画的孩子。有个扎着丸子头的小女孩跟我说,她想象自己是铁扇公主,冷面汤就是芭蕉扇扇出的凉风。这碗穿越了2000公里的美食,就这样在嵖岈山的猴鸣蝉噪中,书写着新的饮食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