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堰酥饼:鹤壁浚县古庙会里的舌尖记忆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姜堰酥饼:鹤壁浚县古庙会里的舌尖记忆

说起咱们中国的地道小吃啊,那可真是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。今儿个咱就聊聊鹤壁浚县的特产——姜堰酥饼。您可能要问了,这姜堰不是江苏的地名吗?怎么跑河南鹤壁来了?嘿,这就要从浚县古庙会说起啦!浚县古庙会可是华北地区"四大古庙会"之一,每年正月十六人山人海,各种小吃扎堆儿。早年间有位从姜堰来的老师傅带着酥饼手艺在此落脚,结合本地食材改良,这才有了如今外酥里嫩、咸香可口的姜堰酥饼

这酥饼啊,别看它只是个点心,作用可不小。面粉和芝麻补中益气,猪油润燥通便,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孩子。去年庙会上我就见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,牙口不好却独独能啃动这酥饼,她说"这饼子入口即化,比吃药还舒坦"。不过高血压的朋友可得少吃,毕竟猪油含量不低。

手把手教你做会跳舞的酥饼

先说原料:中筋面粉500克,熟猪油150克,白芝麻100克,椒盐粉20克,温水适量。工具只要擀面杖、平底锅和一双巧手就行。

第一步"和面三光":面粉加温水揉成团,记得分三次加水,揉到盆光、手光、面光才算合格。有回我贪快一次加足水,结果粘得满手都是,重新撒粉折腾半天——您可别学我!

第二步"油酥封心":取三分一面团掺入猪油反复揉搓,直到油面完全融合。这个过程叫"擦酥",酥层够不够薄全看这步功夫。

第三步"三擀三折":把油酥包进水面团,擀成长方形后像叠被子那样三折,重复三次。这招是从庙会老师傅那偷师的,他说"酥饼的层次就是饼的年纪,每多一折就多一分韵味"。

第四步"椒盐点睛":撒椒盐时得用"扬雪"的手法,手指撮着调料细细筛落。某次我儿子直接拿勺子泼,咸得全家直跳脚,后来都用茶匙量着放才稳妥。

第五步"芝麻镶边":饼坯刷糖水后倒扣进芝麻盘,重点按压边缘。庙会上的老师傅教过我窍门:"芝麻要镶金边,中间留月牙",这样煎的时候才不会糊底。

姜堰酥饼:鹤壁浚县古庙会里的舌尖记忆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六步"文火慢烙":平底锅烧热转小火,饼坯下锅后要像对待初生婴儿般耐心。约莫五分钟听到"滋滋"脆响,翻面见金黄云纹就成了。记得有次我火开太大,酥饼在锅里直接跳起踢踏舞,捞出来已成了黑脸包公!

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

刚出锅的酥饼别急着吃,烫嘴还伤胃!晾到温热时口感最妙,那时猪油重新凝固,酥层会更明显。存储要用陶罐装,忌用塑料袋,不然三天就软趴趴的。若是回潮,放锅里小火烘两分钟又能恢复酥脆。

去年腊月我在家试做,想着创新加了些五香粉,结果味道窜得厉害。老师傅听说后直摇头:"老辈传下的方子就像古庙会的石阶,踩了千年才磨出纹路,乱改不得。"如今每次去浚县古庙会,总要捎两盒酥饼,看它们在牛皮纸里泛着油光,仿佛能听见正月十六的喧闹锣鼓。这小小酥饼啊,早不只是吃食,更是连着游子乡愁的金色纽扣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