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台河的姊妹团子:速滑之乡的暖心味道

频道:菜系 日期: 浏览:3

七台河的姊妹团子:速滑之乡的暖心味道

嘿,朋友们!今天咱们来聊聊东北小城七台河的一道特色美食——姊妹团子。这名字听着就亲切对吧?就像家里姐妹一起忙活出来的吃食。七台河这地方可不得了,号称"短道速滑之乡",王濛、杨扬这些世界冠军都是从这儿滑向世界的。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训练,运动员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快速补充能量、暖身暖胃的食物

这姊妹团子啊,据说最早就是七台河体校食堂的阿姨们发明的。那时候看着小运动员们训练完累得够呛,阿姨们心疼,就用当地最普通的糯米粉、豆沙、芝麻这些食材,琢磨出了这种一手能抓两个的小团子。因为总是两个一对地卖,像姐妹花似的,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。它的主要功效就是补充碳水化合物和热量,特别适合体力消耗大的人、冬天怕冷的人,当然啦,咱们普通人在家也能做着吃。

手把手教你做姊妹团子

我先说说自己第一次做的经历哈。那是个周末,我心想这玩意儿能有多难?结果糯米粉加水的比例没掌握好,第一次和面太稀了,又往里加粉,最后做了十几个巨无霸团子,煮出来都快成糯米饼了。所以你们一定要听我下面说的细节!

第一步:准备材料。你需要糯米粉200克(最好用东北的圆糯米粉),温水120毫升,豆沙馅和黑芝麻馅各准备100克左右,再来点白糖和食用油。馅料可以根据喜好调整,比如花生碎、核桃仁都行。

第二步:和面。把糯米粉慢慢倒进温水里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。这里有个关键——水温大概60度最合适,太烫了面团会发粘,太凉了容易开裂。揉到面团光滑不粘手就行了,盖上湿布醒15分钟。

第三步:分剂子。把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,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约20克。记得随时用保鲜膜盖住还没用的剂子,不然表面会风干。

第四步:包馅。拿一个剂子在手心按成小碗状,放上馅料,用虎口慢慢收口。这里要说个技巧——豆沙馅的可以包得稍大些,芝麻馅的因为流动性强,要包得小巧些。两种馅的团子最好做点标记,比如豆沙的圆一点,芝麻的稍微搓长一点。

七台河的姊妹团子:速滑之乡的暖心味道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五步:煮团子。锅里水烧开后转中火,轻轻放入团子。等团子浮起来后再煮3分钟就熟了。这里我又要分享个教训——第一次我煮得太沸腾,结果好几个团子都露馅了,一锅水变成了芝麻糊!所以一定要控制火候。

第六步:捞团子。用漏勺捞出来之后,可以马上在表面刷一层薄薄的熟油,这样既光泽好看,又不会粘在一起。

最后摆盘的时候,记得把两种馅的团子配对放,这才是名副其实的"姊妹团子"嘛!刚煮好的团子晶莹剔透,能隐约看到里面的馅料,咬一口糯叽叽的,豆沙的绵密,芝麻的流心,别提多满足了。

这几个坑你可别踩

做姊妹团子要注意啊,糯米粉别用错了,要是用成粘米粉就完全不是那个口感了。煮的时候水量要足,团子下锅后别急着搅动,等它们定型了再轻轻推一下。还有就是现做现吃最好,放久了会变硬,如果实在吃不完,可以冷藏保存,下次吃的时候蒸一下就好。

在七台河,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速滑小队员们训练结束后,捧着热乎乎的姊妹团子,一边呵着热气一边吃,冻得通红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。这种简单却充满温度的食物,承载着这座冰雪之城最朴实的情感。下次去七台河看速滑比赛,别忘了找找这藏着故事的小吃,或者在家试着做做看,感受下这座冠军之城的人间烟火气。

关键词:其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