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碗肠旺面,半部贵阳史
各位道友,今儿咱不念经,来厨房开开光!说起这贵阳肠旺面啊,那可是西南美食界的"活化石"。相传清光绪年间,北门桥卖早面的师傅发现市井百姓爱吃猪杂,就把猪大肠、猪血旺和鸡蛋面一锅烩了。谁承想红油汤里沉浮的肥肠竟成了气候——肠谐音"长",旺寓意"旺",这碗面愣是把市井吃食吃出了"常旺"的彩头。
要说这面的妙处,得用道家阴阳说来解。猪血旺性凉,猪大肠性温,配上黔地特有的糍粑辣椒,寒热相济正如太极运转。赶马的汉子吃它扛饿,读书的学子图它吉利,连隔壁玉皇阁的老道长清晨练完功,都要溜达过来嘬一碗。不过高血压的朋友得当心,这红油滚滚的吃多了怕是真要"血旺"咯!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去年三伏天我在道观后院试做,那才叫热闹。刚把肥肠下锅,蹲在桂树上的松鼠蹿得老远——准是让花椒味儿给呛的!最逗的是熬红油那会儿,路过的小道士扒着门框猛打喷嚏,还嘴硬说是练功着了凉。记得当时猪肚焯水急了点,嚼着像皮筋,后来才悟出得用竹签在肠壁上扎眼,这招还是跟青岩古镇的老师傅偷师的。
道观版肠旺面修炼手册
第一步:备料如备斋。新鲜猪大肠拿老陈醋搓三遍,猪血切薄片用料酒养着。关键在汤头——筒子骨得选带髓的,加两颗山奈慢炖,那鲜味能飘到三清殿去。
第二步:肥肠渡劫。冷水下锅放一撮青龙岩粗盐,煮沸撇沫后,记得扔几颗咬开的草果。小火咕嘟半个时辰,捞出来要能透光才算过关。
第三步:红油开光。菜籽油烧到六成热,抓把贵州灯笼椒慢慢逼出魂儿来。等油色变成祖师爷道袍那种绛红,赶紧撒把白芝麻定香。
第四步:面条见真章。鸡蛋面要选弯如新月的那种,下锅煮到八分熟就捞进凉井水里,这样面条才能吸饱汤汁又不失筋骨。
第五步:摆盘结阵。海碗底铺黄豆芽,码上面条,左摆肥肠右放血旺,最后浇上滚烫红汤。别忘了撒点脆哨,那声响比磬音还脆生。
三点玄机记心头
血旺下锅前定要用盐水浸着,不然容易散魂落魄;熬红油切记不能急躁,文火慢炼方得真味;要是给老人家做,把面条多煮一炷香时间,肠胃弱的人受不住那筋道。
昨儿给云游的崂山道友煮面,他吃完盯着空碗直念叨:"这面里吃得出烟火人间,也品得出道法自然。"其实啊,灶台就是修行场,一瓢一铲都是功课。哪天得闲了,您也来观里坐坐,咱就着这碗常旺面,说说红尘里的长生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