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玉山登山口做西藏藏包子是种什么体验?
朋友们,今天咱们不聊电路板,就说说我在玉山登山口鼓捣西藏藏包子的趣事!这包子可不是普通早餐,它用牦牛肉做馅儿,加入西藏特有的酥油和糌粑,高蛋白高热量,特别适合登山前后补充体力。手脚容易冰凉的姑娘们、需要抗寒的户外工作者,吃两个立马浑身暖烘烘的。不过高血压的朋友要少吃馅料,把皮撕开光吃面皮也挺香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雪山脚下的藏包子实战教程
第一步先处理馅料:牦牛肉剁碎后,记得加两勺酥油搅拌,这是我在拉萨学到的秘诀——酥油能锁住肉汁。上次在登山口实际操作时,发现肉馅容易结冰碴,后来我改成把调味料装进保温杯带着上山,现场再拌馅,果然肉馅更鲜嫩了。
第二步和面有讲究:青藏高原的面粉特别筋道,咱们用普通中筋粉代替时,每500克面粉要多加半勺盐。和面水要用温的,但别超过40度,不然面皮会失去韧性。我在玉山实验过用加热过的溪水,温度刚好合适。
第三步包馅手法:揪剂子要比普通包子大1.5倍,皮要擀成中间厚四周薄。包的时候像包烧麦那样留个口,让蒸汽能进入。有次我包太严实,结果蒸出来有几个死面疙瘩,登山队的广东朋友说像在吃夹生馒头。
第四步蒸制妙招:在高海拔地区要用高压锅,普通蒸锅得延长5分钟。我在登山口用便携高压锅,上汽后压8分钟就够,比在拉萨时还省火候。
最后开锅别急着揭盖,关火后焖2分钟。记得有回我掀盖太快,包子瞬间缩成小石头,硬是能砸开核桃!
这些血泪经验要记牢
登山口做饭最怕起风,有次我的面团差点被刮进山沟。现在都先用登山杖搭个简易挡风墙。揉面时若手冻得僵,就把不锈钢盆底贴紧保温杯暖一暖。要是遇到突然降雨,面盆得马上套上防水袋,上次我抢救不及时,面团成了面糊,最后改煎肉饼了。
说真的,在4000米海拔吃着热腾腾的藏包子,看着云海翻涌,比在实验室调通电路板还有成就感。下次你们登山不妨试试,保证比能量棒好吃多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