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北烫面:一碗暖到心底的月子滋补面
各位新妈妈们,今天咱们来聊聊淮北烫面这道特别适合月子期的美食。这碗面可不简单,它来自安徽淮北地区,是当地人代代相传的滋补面食。据说最早是煤矿工人的妻子们发明的——她们心疼丈夫在井下潮湿阴冷的环境工作,就用滚烫的面汤浇在揉好的面上,这样面条特别柔软好消化,还能驱寒暖胃。后来大家发现这种做法特别适合产后恢复,就慢慢成了月子餐的保留节目。
这碗面的功效可多了。首先它特别养胃,烫过的面淀粉结构发生变化,更容易消化吸收,对产后虚弱的肠胃特别友好。加上用鸡汤或骨汤做底,能补充蛋白质和钙质。要是再加点菠菜、胡萝卜这些彩色蔬菜,营养就更全面了。最适合产后第一周食欲不振、需要温和滋补的新妈妈。
制作步骤详解
记得我第一次在月子中心给李妈妈做这道面时,她刚生产完三天,没什么胃口。我特意把面条烫得软软的,汤也熬得清淡些,她居然把整碗都吃光了,还说这是她这几天吃得最舒服的一餐。从那以后,我们月子中心就把这道面列入了首周月子餐单。
现在我来详细说说做法。首先要准备这些材料:高筋面粉200克,鸡蛋1个,温水80毫升,鸡胸肉100克,香菇3朵,青菜2棵,生姜3片,枸杞适量。汤底可以用月子中心常备的鸡汤,如果家里做可以提前熬好鸡汤备用。
第一步是和面。把面粉倒入盆中,打入鸡蛋,慢慢加入温水,边加边用筷子搅拌。这里有个小窍门——水温要控制在60度左右,太烫会把面烫熟,太冷又达不到烫面的效果。揉成光滑面团后,盖上湿布醒发20分钟。
第二步是准备配料。把鸡胸肉切薄片,用少许淀粉和盐抓匀;香菇泡发后切片;青菜洗净备用。这些配料都要切得细小些,方便产后妈妈食用。
第三步是擀面。把醒好的面团擀成2毫米厚的面片,撒上干面粉防止粘连,然后折叠起来切成细条。这里要切得比普通面条稍宽一点,这样更容易夹取。
第四步是关键的一步——烫面。烧一锅开水,把切好的面条抖散放入,煮约1分钟就要立即捞出,放进准备好的冰水里过凉。这个步骤能让面条更加筋道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第五步是煮汤。把准备好的鸡汤烧开,放入姜片、香菇片和腌好的鸡片,煮3分钟左右直到鸡肉变白。
第六步是组合。把烫好的面条从冰水中捞出,放入大碗中,倒入滚烫的汤料,最后铺上青菜和枸杞,再淋几滴香油就完成了。
这些小细节要注意
做这道面有几个要特别注意的地方。首先是面条一定要烫到位,但时间不能过长,否则就失去烫面特有的口感了。其次是汤底要清淡,不要放太多盐,产后妈妈的口味要偏淡些。最后是配料要随着产后天数的增加慢慢丰富,第一周可以简单些,第二周开始可以加入更多种类的蔬菜。
在月子中心工作这些年,我发现每个妈妈的口味都不太一样。有的喜欢汤多些,有的喜欢面软些,所以我们现在都会提前问清楚 preferences。比如上周刚出院的王妈妈,她就特别喜欢在面里加一点点醋,说这样更开胃。其实月子餐也要考虑个人口味,吃得舒心最重要。
这碗热乎乎的淮北烫面,不仅暖胃,更暖心。看着新妈妈们满足地吃完,脸上露出笑容,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。希望这道面也能成为你们月子期间的美好记忆。